西汉时期的时代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4 08:22:13
西汉时期的时代背景

西汉时期的时代背景
西汉时期的时代背景

西汉时期的时代背景
西汉(前206年-9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至9年1月10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的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2个皇帝.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汉,这样西汉灭亡则是在26年.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雒阳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
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已逐步推广.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古代中国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社会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国内贸易,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大月氏、印度、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西汉文化对当时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位于今越南中部和北部的交趾刺史部、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汉四郡县、弥生时代的日本等地区都受西汉文化的或多或少影响.
秦末民变和楚汉战争,造成期间全国人口减少.汉朝建立后实施的政治措施“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到元狩三年(前120年)时,全国人口达到4000万.从元狩三年(前120年)起,期间自然灾害频繁,并且赋税徭役沉重,到汉武帝末年(前91年),全国人口只有3200万.武帝之后,继任者吸取了教训,继而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至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的户口调查,户口达到12366470户,人口已经达到59594978人.根据现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研究此时的实际人口超过了6500万人.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儒墨道法”,即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但自行法家之法的秦朝亡国后,汉朝有鉴秦亡经验,乃先用道家之法治国,是为黄老之术.直到汉武帝时,思想上已有大改变,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儒学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之始.
儒家在秦亡之后恢复得最快,并发展成具有汉朝的特色的两汉经学(详见《西汉经学传承列表》).由于独尊儒术,儒家大量吸收法家的学说,把法家的思想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从而使两汉时期的儒家已经与先秦儒家有了根本的不同.这一过程有时称为儒家的法家化.从而产生了所谓的“外儒内法”
法家学说并没有随着秦朝的结束而消亡.在汉初仍然是较有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人物有晁错、张汤等.但是在汉代,法家学说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也就是法家的儒家化.西汉中期,自张汤开始,以儒释法之风逐渐盛行,到了东汉时期,法家已经完成了儒家化并消失,成为儒家思想内核的一部分.
在各边境国家中,西汉最常接触的乃匈奴,早在刚立国不久,汉太祖刘邦已出手派兵攻打匈奴,但失败外还在“白登之围”中被困.到汉武帝时曾十二次征伐匈奴,一度把匈奴驱出漠北,但随着征伐继续,匈奴问题始终都未能彻底解决.
汉宣帝时期,匈奴内乱加重,先是五单于争立,后是三单于互斗.汉朝充分利用匈奴内部的矛盾,扶植呼韩邪单于,并于汉元帝建昭三年(36年)在康居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使南匈奴统一成为汉朝的藩属国,算是解决了汉初以来的匈奴问题.
而为了对付匈奴,汉武帝先后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欲联络西域诸国夹击.虽未能达到目的,但此行却加深了西域与汉朝间的往来.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汉军开始在西域的乌堡和蔚犁进行了屯田,这是汉朝势力伸入西域之始.之后,西域各国多数归降汉朝,接受汉朝的册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西域正式设立管理机构—西域都护府,西域至此正式纳入汉朝的疆域.之后历代统一的中原王朝都在一统中原之后,往往都会把西域纳入,即使就是明朝也纳入了吐鲁番和哈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