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现代文比喻句的含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0 07:27:43
怎样解读现代文比喻句的含义

怎样解读现代文比喻句的含义
怎样解读现代文比喻句的含义

怎样解读现代文比喻句的含义
面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考生往往感到茫然无措,常常凭借感觉答题,以致丢分严重.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四种解读方法,希望能为考生提供帮助.
  一、寻找本体,解释比喻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比喻是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的,我们可以用本体来解释喻体,将含蓄的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高考链接:根据上下文,解释“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的含意.(寅公《阳关古道苍凉美)2008年高考全国卷I第15题)
  相关语段: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思路演绎:这篇散文描绘了阳关古道的由来及作者游历阳关遗址的见闻、感慨,文思隽永,意蕴深厚.本段主要写阳关的自然风貌,“绿色的海洋”的本体就是“宽广的绿色林带”,“突然闯进”暗含了作者的惊喜.结合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二、联系语境,概括比喻义
  要准确、透彻理解比喻的含意.必须把句子放到文章具体的语境中来解读,通过对句子前后内容的分析,来弄清句子的含意,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一般地说,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往往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考生只要稍加整合即可.
  高考链接:根据上下文,解释“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的含意.(寅公《阳关古道苍凉关)2008年高考全国卷I第15题)
  相关语段: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
  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思路演绎:研读原文第5段.你可以发现,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哲学家、诗人、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可谓凄凉悲惋.解题时应披文入理.析文入情.在文段的大语境中去探求句子的内涵.也就是抓住语句在段中的前后文去理解句子含意.把“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和“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等句子加以整合.就可以得出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三紧扣主旨.理解比喻义
  文章中重要的比喻句大多是揭示文章主旨、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的语句,联系作品的主旨来理解比喻句的含意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读方法,也就是说,要在通读全文、准确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情况下来解释比喻句的含意.
  相关语段: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了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一鱼尾纹.
  思路演绎:作者围绕人的成长来写对时间的感受.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阅读全文,考生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生易逝.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这句话中的“它”指代上文“我”梳头时发现的那一根白发.是那一根白发“刺痛了我的眼睛”.而“白发”代表着岁月的流逝.自然引发了作者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悟.联系主旨,我们可以得出答案: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四、体会情感.感悟比喻义
  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言简意丰,以情动人:蕴藏着作者深厚情感的比喻句往往是文章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句子.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脉搏,才能抓住比喻句的精神内核.
  高考链接:解释“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季羡林《马缨花)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5题)
  相关语段: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思路演绎: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阅读相关段落,我们不难发现,“空谷”在这里比喻幽深大院子,作者写自己的脚步声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寂寞和孤独的.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幽深.联系语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整合出这样一个答案:孤独的脚步声表明作者一步步走近住处,暗示了环境的.幽深.
  上面四种解读比喻句含意的技巧.只是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思维的导向,有些方法是相通的,希望同学们灵活运用,根据题干要求和语句特点寻找相应的解读方法,万万不可机械套用.只要同学们在鉴赏时抓住特点,明确方法,重视实践,深入探索,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应试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