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汉谟拉比法典在历史上分别具有什么地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13:10:48
佛教和汉谟拉比法典在历史上分别具有什么地位

佛教和汉谟拉比法典在历史上分别具有什么地位
佛教和汉谟拉比法典在历史上分别具有什么地位

佛教和汉谟拉比法典在历史上分别具有什么地位
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姻家庭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而纂集的. 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史提供了珍贵材料.
南朝佛教发展的高峰是在梁代,梁代历四帝五十六年,以武帝萧衍在位最久,奉佛事迹最为突出.
萧衍(464-549),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省武进县)人,他的学问路线,是先习儒,再奉道,后入佛.少年时代是习儒阶段,“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述三教诗》,《广弘明集》卷三十一).二十岁以后,改奉道教,一直到即位为帝后,仍未舍道.《隋书·经籍志》载,“武帝弱年好事,先受道法,及即位,犹自上章”(《经籍志·道经》,《隋书》卷三十五).称帝后的萧衍和道士陶弘景的关系极善,他每当遇到国家大事,经常要派人到茅山去向陶弘景请教,以致于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不过,在即位后的第二个年头,即天监三年(504),萧衍就颁布了《舍事道法诏》,宣布舍道归佛.而据其《述三教诗》,则称“晚年开释卷,犹月映众星”.到晚年才开始研读佛经.这也许说明,他虽然已经颁布了事佛诏,实际上还未真正彻底放弃道教.但总的来说,颁诏以后,他是以事佛为主的(此诏的真实性,在学术界是存疑的,但无论其真伪,萧衍的奉佛则是事实).
萧衍对佛教的支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亲身修佛,二是从各方面扶持佛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