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小石潭记,白洋潮,孔孟论学,勉学,这4篇文章的精密翻译,只要重点的,活用的,难解释的字都注释下,30分,●南拳№呆呆灬....你可以把下面的文言文说了什么道理加上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12:42:15
英语翻译小石潭记,白洋潮,孔孟论学,勉学,这4篇文章的精密翻译,只要重点的,活用的,难解释的字都注释下,30分,●南拳№呆呆灬....你可以把下面的文言文说了什么道理加上吗?

英语翻译小石潭记,白洋潮,孔孟论学,勉学,这4篇文章的精密翻译,只要重点的,活用的,难解释的字都注释下,30分,●南拳№呆呆灬....你可以把下面的文言文说了什么道理加上吗?
英语翻译
小石潭记,白洋潮,孔孟论学,勉学,这4篇文章的精密翻译,只要重点的,活用的,难解释的字都注释下,30分,
●南拳№呆呆灬....你可以把下面的文言文说了什么道理加上吗?

英语翻译小石潭记,白洋潮,孔孟论学,勉学,这4篇文章的精密翻译,只要重点的,活用的,难解释的字都注释下,30分,●南拳№呆呆灬....你可以把下面的文言文说了什么道理加上吗?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十分迅速,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看的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所有的景色后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按照)旧例,我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明崇祯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海塘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塘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像百万只雪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头敢落后,拼命争先.又靠近了一点,(浪潮)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就像)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塘下.潮到塘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的浪花),看潮人的脸都被打湿了.(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白洋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一样,(就像)用炮击碎龙湫瀑布,(水花)像雪花般在半空中飞舞.(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惊目眩,坐了好长时间,神色才恢复平静.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山在这两座山之外,(但)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得了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掌握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不用怎么想就能领会,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无所得.”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给他的谥号是‘文’呢?”孔子回答:“他聪明灵活,爱好学习,又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也就停下来了;譬如填平洼地,就算只倒一筐土,如果继续干,我也就前进了.”
孟子说:“王不明智没有什么奇怪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能生长了.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和王相间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善良之心萌芽呢?比如下棋,这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假使让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中《武成》一篇,只取两三片罢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殷纣王这极不仁道的人,又怎么会血流飘杵呢?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评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有利于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但是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样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魏武帝、袁遗,到老时学习的更加专心,这些都是从小到老勤学不辍的例子.曾子十七岁时才开始学习,最后名闻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开始到齐国游学,仍然成为大学者;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后来终于当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始学《易经》、《论语》的,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他们最后都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始学习,就说太晚了,就这样一天天混下去就好象面壁而立,什么也看不见,也够愚蠢了.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还是超过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不看的人.
学习风气是否浓厚,取决于社会是否重视知识的实用性.汉代的贤能之士,都能凭一种经术来弘扬圣人之道,上通天文,下知人事,以此获得卿相官职的人很多.末世清谈之风盛行以来,读书人拘泥于章句,只会背读师长的言论,用在时务上,几乎没有一件用得上.所以士大夫的子弟,都讲究多读书,不肯专守章句.梁朝贵族子弟,到童年时代,必须先让他们入国学,观察他们的志向与崇尚,走上仕途后,就做文吏的事情,很少有完成学业的.世代当官而从事经学的,则有何胤、刘献、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舀等人,他们都兼通文史,不只是会讲解经术.我也听说在洛阳的有塞浩、张伟、刘芳,在邺下又见到邢子才,这四位儒者,不仅喜好经学,也以文才博学闻名,像这样的贤士,自然可作上品.此外,大多数是田野间人,言语鄙陋,举止粗俗,还都专断保守,什么能耐也没有,问一句就得回答几百句,词不达意,不得要领,邺下有俗谚说:“博士买驴,写了三张契约,没有一个‘驴’字”如果让你们拜这种人为师,会被他气死了.孔子说过:“好好学习,俸禄就在其中.”现在有人只在无益的事上尽力,恐怕不算正业吧!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使之对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为人了;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疏文来解释呢,你说“居”指闲居之处,他说“居”指讲习之所,现在又有谁能看得见?在这种问题上,争个你输我赢,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你们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我就不批评了.(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

http://www.pep.com.cn/czyw/
这个网里的都不错,能找到的.^^

小石潭记
[编辑本段]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

全部展开

小石潭记
[编辑本段]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i)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十分迅速,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看的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所有的景色后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
1、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2、 小丘:小土丘。西,向西。
3、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
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冽,形容水清。
6、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用。为,作为。
7、 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 坻(chí):水中高地。
9、 屿:小岛。
10、 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 翠蔓:翠绿的藤蔓。
12、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3、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4、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彻,深透。
15、 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6、 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 ,忽然。
17、 翕(xī)忽:迅速。
18、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斗,名词作状语,象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象蛇一样。
19、 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
20、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
21、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22、 以:以为。
23、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4、 龚古:作者的朋友。
25、 宗玄:作者的堂弟。
26、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27、清:凄清,冷清清。
28、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
29、居,停留。
30、去,离开。
[编辑本段]中心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白洋潮
原文: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编辑本段]翻译:
(按照)旧例,我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明崇祯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海塘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塘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像百万只雪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头敢落后,拼命争先。又靠近了一点,(浪潮)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就像)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塘下。潮到塘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的浪花),看潮人的脸都被打湿了。(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白洋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一样,(就像)用炮击碎龙湫瀑布,(水花)像雪花般在半空中飞舞。(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惊目眩,坐了好长时间,神色才恢复平静。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山在这两座山之外,(但)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西湖梦寻》等。白洋,山名,在绍兴西北,滨海。
2) 故事:旧例,旧俗。
3) 三江:镇名,在绍兴东北40里浮山北麓。
4)喧传:哄传。
5) 庚辰:明崇祯十三年(1640)。
6). 吊朱恒岳少师:吊,祭奠死者。朱燮元,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山阴人。少师,官名,为辅导太子的官。
7). 陈章侯、祁世培: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悔迟。浙江诸暨人。明清之际著名画家。祁世培,字海搓。两人均是作者的朋友。
8)海塘:海堤。
9)遄:急速。
10)踵(zhǒng)至: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11). 海宁:浙江属县,南临杭州湾,是观潮胜地。
12). 擘(bò)翼:张开翅膀拍水飞迸。
13). 蹴(cù)起:蹦跳。
14). 镞镞:同“簇簇”,攒聚之貌。
15)辟易:惊惧后退。
16)礴:拍击。
17)旋:很快。
18). 龟山:即白洋山,又名乌风山,在绍兴西北50里,滨海。
19). 龙湫:雁荡山瀑布。
20). 龛(kān)、赭(zhě):龛山在萧山东南,赭山在海宁西南,二山对峙,扼钱塘江入海口。
21). 漱激:冲刷激荡
5、需掌握的虚词:
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
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
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
则飓风逼之(同上)
从海宁而来(句中连接,表示行动)
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同上)
势欲拍岸而上(同上)
旋卷而右(句中连接,表结果)
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接,表结果)
6、本文主旨:
本文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得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
7、写作手法: 奇特的想象,形象地比喻
孔孟论学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书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书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勉学
原文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
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
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
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
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
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
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
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
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
无见者也。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
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
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
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
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
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
野闲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
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
“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
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编辑本段]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评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有利于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好比摘取秋果。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当然,但是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岁时样习《易》,就可以不犯大错了。”魏武帝、袁遗,到老时学习的更加专心,这些都是从小到老勤学不辍的例子。曾子十七岁时才开始学习,最后名闻天下;荀子五十岁才开始到齐国游学,仍然成为大学者;公孙弘四十多岁才开始读《春秋》,后来终于当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才开始学《易经》、《论语》的,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学习《孝经》、《论语》,他们最后都成了大学者。这些都是早年沉迷而晚年醒悟的例子。一般人到成年后还未开始学习,就说太晚了,就这样一天天混下去就好象面壁而立,什么也看不见,也够愚蠢了。从小就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在夜间行走,还是超过那些闭着眼睛什么都不看的人。
学习风气是否浓厚,取决于社会是否重视知识的实用性。汉代的贤能之士,都能凭一种经术来弘扬圣人之道,上通天文,下知人事,以此获得卿相官职的人很多。末世清谈之风盛行以来,读书人拘泥于章句,只会背读师长的言论,用在时务上,几乎没有一件用得上。所以士大夫的子弟,都讲究多读书,不肯专守章句。梁朝贵族子弟,到童年时代,必须先让他们入国学,观察他们的志向与崇尚,走上仕途后,就做文吏的事情,很少有完成学业的。世代当官而从事经学的,则有何胤、刘献、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舀等人,他们都兼通文史,不只是会讲解经术。我也听说在洛阳的有塞浩、张伟、刘芳,在邺下又见到邢子才,这四位儒者,不仅喜好经学,也以文才博学闻名,像这样的贤士,自然可作上品。此外,大多数是田野间人,言语鄙陋,举止粗俗,还都专断保守,什么能耐也没有,问一句就得回答几百句,词不达意,不得要领,邺下有俗谚说:“博士买驴,写了三张契约,没有一个‘驴’字”如果让你们拜这种人为师,会被他气死了。孔子说过:“好好学习,俸禄就在其中。”现在有人只在无益的事上尽力,恐怕不算正业吧!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使之对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世上为人了;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写两张纸的疏文来解释呢,你说“居”指闲居之处,他说“居”指讲习之所,现在又有谁能看得见?在这种问题上,争个你输我赢,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值得珍惜,就像流水般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那些精要之处,以成就功名事业。如果你们能把博览与专精结合起来,那我就不批评了。(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了。)
E.G.
本文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勉学”节录。
中心思想
学习目的:修身利行。
学习态度:年幼不失良机,年老不放弃学习。
学习方法:学习要博览书中的精要之处,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
重要字词:
1.说之: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说,同“悦”。
2.进:进仕,做官。
3.玩:赏玩。
4.华:同“花”。
5.登:摘取。
6.专利:专一而敏锐。
7.《灵光殿赋》:东汉文学家王逸的儿子王延寿所作。灵光殿,西汉宗室鲁恭王所建。
8.坎壈(lan):困顿,坎坷。
19.秉烛:拿着火把照明。烛,火把。
10.所以:用来......的。
11.经:儒家经典。
12.注:注解经书的文字。
13.“仲尼居”:《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开头的文字。
14.疏:疏通原文意义并对旧注加以说明和发挥。
15.“燕寝”“讲堂”:那些解经之家对“居”字,有的解释为“燕寝”(闲居之处),有的解释为“讲堂”(讲习之所),各执一端。
16.宁:难道。
17.机要:指书中的精要之处。
18.济:成就,完成。
19.吾无间: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间,嫌隙,这里有批评的意思。
补充: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文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

白洋潮
(一)文章主旨
写作者与朋友在白洋观潮的经过,重点描述了潮到塘后的雄伟气势和壮阔场面。

(二)文章思路
写大潮水。很有层次,是作者感觉中的层次:首先是,视觉由远渐近。先是“潮头一线”,起得平实,此其一。稍近,则“隐隐露白”,渐渐增加了形容:“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此其二。再近,则“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此其三。很明显,作者采取层层推进的办法,用墨越来越浓,形容语越来越密。到了第四层次,作者笔锋一转,从潮水转到“飓风逼之”。

(三)写作特点
学习本文运用熟悉的事物作比喻,以及描写观者的表现来烘托白洋潮的写作方法。掌握文中字词,熟读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的效果来写飓风。先是观者退避,这是从行为效果上表现潮水。接着写到潮水使人“着面皆湿”,这是从观潮者的感觉效果上表现潮水。再后是观潮者“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这是从观潮者的心理效果上表现潮水。这样的潮水,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文章在强度上,在手段上,已经做足了。但是,作家又留下了一笔:推想,在白洋山以外,还可能更为壮观。文章已经结束了,而读者的想象却没有结束。这就叫做回味,留下余音。
孔孟论学
写作特点
论学的这几则也能充分地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性口语写成的,可以说是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那位被学生们誉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不以善譬称;但偶尔也有生动确切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关于《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语录体。孟子的比喻,有故事,有情节。课文中“弈秋诲人”的故事,就是一例。如“一心以为有鸿鹄之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种故事往往就成了寓言。这样的寓言是为了说理,为了辩论。善于论辩,是孟子的特点。《孟子》里许多寓言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如“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等等。孟子的寓言,则多有民间故事色彩。
勉学
书中阐述了他的观点:要注重早期教育,且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
是这些吗??

收起

从小丘再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茂密的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是玉佩和玉环相互撞击而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听了令人心中很是快乐。于是砍开竹子开辟道路,下面有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底是一整块大石头,靠近岸边,他又向上翻圈上来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态各异: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了小石垒、小石岩。岸边的树木青葱,树上葱绿的藤互相连结着、缠绕着、覆盖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扬。
潭中鱼儿大约有...

全部展开

从小丘再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茂密的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是玉佩和玉环相互撞击而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听了令人心中很是快乐。于是砍开竹子开辟道路,下面有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底是一整块大石头,靠近岸边,他又向上翻圈上来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态各异: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了小石垒、小石岩。岸边的树木青葱,树上葱绿的藤互相连结着、缠绕着、覆盖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扬。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大大小小,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水一样。日光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底上,呆呆的一动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开,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友人开玩笑。
向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溪水像蛇爬过一样。两岸的地势,就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根本就看不到溪水的尽头。


这是以前的事情了。在三江看潮,实际上无潮可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到:“今年暗涨潮啊!”每年都这样。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到白洋,与陈章侯、祁世培坐在一桌。海塘上有人呼叫看潮,我迅速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站在塘上,远见潮头像一条白线,从海宁奔来,一直到塘上。稍稍近了一点,则隐隐露出白色,如赶着千百群小鹅张开齿斑排水飞逬。越来越近,喷出泡沫、溅起水花,蹦跳起来如百万雪白的雄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像用怒雷鞭打它们一样,所有的狮子聚集在一起,没有一头敢落后而争先。又近,则如飓风逼来,顺势想拍岸而上。看到的人惊恐的退开,跑到塘下躲避。潮到塘上,尽力一撞,水花激射,溅起来有好几丈高,接触到地面都湿了。潮水快速卷着向右而去,被白洋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一样,雁荡山瀑布像炮轰一样,水在半空中飞舞,看了惊吓眩目,坐了好一会儿,脸色才镇定下来。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在这两座山之外,潮头却更大了,这是为什么呢?”

坐在石潭上,四周都是竹子、树木,静悄悄的没有人声,整个气氛使人感到孤寂、凄凉,寒气透骨,心里忧伤。这环境实在过于冷清,不能久留,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的还有两个崔姓的青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收起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全部展开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i)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十分迅速,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看的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记下了所有的景色后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
1、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2、 小丘:小土丘。西,向西。
3、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
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 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冽,形容水清。
6、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用。为,作为。
7、 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 坻(chí):水中高地。
9、 屿:小岛。
10、 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 翠蔓:翠绿的藤蔓。
12、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3、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4、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彻,深透。
15、 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6、 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 ,忽然。
17、 翕(xī)忽:迅速。
18、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斗,名词作状语,象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象蛇一样。
19、 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
20、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
21、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22、 以:以为。
23、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4、 龚古:作者的朋友。
25、 宗玄:作者的堂弟。
26、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27、清:凄清,冷清清。
28、隶而从者:作随从跟着来的人
29、居,停留。
30、去,离开。
[编辑本段]中心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寞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白洋潮
原文: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编辑本段]翻译:
(按照)旧例,我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明崇祯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海塘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塘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塘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像百万只雪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头敢落后,拼命争先。又靠近了一点,(浪潮)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就像)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塘下。潮到塘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的浪花),看潮人的脸都被打湿了。(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白洋山一挡,轰隆着好像十分愤怒一样,(就像)用炮击碎龙湫瀑布,(水花)像雪花般在半空中飞舞。(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惊目眩,坐了好长时间,神色才恢复平静。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山在这两座山之外,(但)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选自《陶庵梦忆》,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人。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学家,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西湖梦寻》等。白洋,山名,在绍兴西北,滨海。
2) 故事:旧例,旧俗。
3) 三江:镇名,在绍兴东北40里浮山北麓。
4)喧传:哄传。
5) 庚辰:明崇祯十三年(1640)。
6). 吊朱恒岳少师:吊,祭奠死者。朱燮元,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山阴人。少师,官名,为辅导太子的官。
7). 陈章侯、祁世培: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晚号悔迟。浙江诸暨人。明清之际著名画家。祁世培,字海搓。两人均是作者的朋友。
8)海塘:海堤。
9)遄:急速。
10)踵(zhǒng)至:接踵而至,一个接一个来,踵,脚后跟。
11). 海宁:浙江属县,南临杭州湾,是观潮胜地。
12). 擘(bò)翼:张开翅膀拍水飞迸。
13). 蹴(cù)起:蹦跳。
14). 镞镞:同“簇簇”,攒聚之貌。
15)辟易:惊惧后退。
16)礴:拍击。
17)旋:很快。
18). 龟山:即白洋山,又名乌风山,在绍兴西北50里,滨海。
19). 龙湫:雁荡山瀑布。
20). 龛(kān)、赭(zhě):龛山在萧山东南,赭山在海宁西南,二山对峙,扼钱塘江入海口。
21). 漱激:冲刷激荡
5、需掌握的虚词:
看之惊眩(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性状)
岁岁如之(指示代词,这样)
怒雷鞭之(代词,动词之后指事物)
则飓风逼之(同上)
从海宁而来(句中连接,表示行动)
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同上)
势欲拍岸而上(同上)
旋卷而右(句中连接,表结果)
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句中连接,表结果)
6、本文主旨:
本文描绘了作者与朋友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得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
7、写作手法: 奇特的想象,形象地比喻
孔孟论学
一、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