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6 06:44:16
天文学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天文学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天文学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天文学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概念的确立 远在古代,人们就注意到天上众星的相对位置在长时期内保持不变,称之为恒星,但有五颗亮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众恒星间不断移动,称之为行星.在中国,这五颗行星加上太阳和月亮,总称“七曜”.
在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中,一直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相互对立的宇宙观.中国古书中记载着关于地球运动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如“天左旋,地右动”(《春秋纬·元命苞》),“地动则见于天象”(《运斗记》),“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尚书纬·考灵曜》).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学者阿利斯塔克推测太阳比地球大,

太阳系,由太阳、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其公转。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是靠热核反应发光发热的恒星,其他天体要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太阳的角动量只占整个太阳系的不足2%,而质量占0.2%以下的其他天体的角动量却占98%以上。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按距太阳远近...

全部展开

太阳系,由太阳、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其公转。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是靠热核反应发光发热的恒星,其他天体要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太阳的角动量只占整个太阳系的不足2%,而质量占0.2%以下的其他天体的角动量却占98%以上。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按距太阳远近排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符合提丢斯—波得定则。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和质量较小,平均密度最大,卫星少;巨行星(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最大,平均密度最小,卫星多,有行星环,自身能发出红外辐射;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体积、质量、平均密度和卫星数目都介于前两者之间,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存在行星环。九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形的椭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即行星的轨道运动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稍有偏离。太阳的自转方向也与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自转周期都在10-24小时左右,但水星、金星和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分别为58.6天、243天和6.4天。多数大行星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而天王星的自转轴与轨道面的交角很小,呈侧向自转。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大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
太阳系内还存在为数众多的小质量天体,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已准确测出轨道并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3000多颗,可分为碳质小行星和石质小行星两类,其质量总和约为地球的万分之四。目前已发现的彗星约有1700颗,其轨道倾角和离心率彼此相差很大,有些彗星的轨道是双曲线的或抛物线的,一些长周期或非周期彗星是逆向公转的。太阳系内还有多得难以计数的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成群分布,称流星群,已证实一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流星体一旦落入地球大气层便成为流星,大的流星体落到地面成为陨石。另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弥散着稀薄的气体和尘埃,主要集中在黄道面附近,晴朗无月的夜晚可观测到的黄道光就是由它们产生的。


2006-8-16 14:37 回复

天体物理
12位粉丝
2楼
太阳系成员的数据(来自:网易科技)

2006-8-16 14:39 回复

天体物理
12位粉丝
3楼
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文体系,也是我们人类最熟悉的天体系统。众所周知的是经常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而在火星与木星之间,还有一环小行星带。九大行星中有的还有小跟班——卫星。除了这些有固定轨道的星体之外,太阳系还有彗星(扫帚星)以及一些尘埃。
九大行星我们己十分熟悉,按照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古代的人不分中外,都只注意到五个行星,即金、木、水、火、土五星,更不知道自己所站立的大地也是行星之一。天王、海王、冥王、是在望远镜发展之后才发现的。太阳是太阳系的巨无霸,是地位无可动摇的大家长。而木星则是九大行星中的巨人,其次是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小的是冥王星,它甚至比邻近的海王星卫星 Triton还要小,实有滥叨名位之嫌。而 Triton还不是卫星中最大的呢!
目前太阳系位于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2万8000光年、距离银河圆盘面往上方约65光年之处,也就是位于银河系旋臂中粗细约1600光年之称为「猎户臂」的内侧尖端部位。太阳系是位在称为「本泡泡」(local bubble)的星际云里面,这个本泡泡被认为有可能是超新星爆炸的残骸。太阳系大约花2亿4000万年的时间绕行银河系一周,会在银河圆盘面两侧活泼地进行上下运动,其周期约为6000万年。
巨大的行星都在太阳系的外围,称为外行星。较小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叫做内行星,因为比较接近太阳。内行星都是有坚硬外表的星体,而外行星则是大团的气体外壳及液态的内部,其平均密度远不及内行星,可谓虚有其表。这些行星的大小排列以及星体结构,都是其来有自,并非是随意安排,而是与太阳系的起源以及演化息息相关的。
从物理观点来看,"行星"可分成两类。第一类行星即类地行星,与太阳距离较近,星体表面有陆地。它们是固态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体积虽不大但密度却很高(地球密度为5.52)。陆地,即固态表面,由密度相对较高的大气层包围。这类行星的自转速度较慢,各自没有或者只有很少几颗卫星。
第二类行星称类木行星,这是气态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的体积均比地球大得多,但密度很低(木星的密度为1.3;土星的密度低于l,即可以浮在水面)。它们没有陆地,有的只是一层又一层越来越稠的气体,直至变成流体。它们的自转速度很快,各自有为数不小的卫星。在这两类行星之间,散布着一群,小行星。但就我们今日所知,上述两大分类并不适用于离我们最远的冥王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