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派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12:24:41
新月派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谁

新月派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谁
新月派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谁

新月派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谁
以闻一多与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试图为新诗的“规范化”确立美学原则.闻一多反对《女神》过于欧化的句式与无节制的直抒胸臆的方式,提出新诗的三个美学标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与“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相适宜,新月派明确地提出以“和谐”与“均齐”作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闻一多的诗作《口供》、《罪过》、《天安门》,徐志摩的《大帅》、《雪花的快乐》,朱湘的《采莲曲》、《催妆曲》、《摇篮曲》正是贯彻了以上审美原则的诗歌作品.作为现代白话诗歌运动自身的一次反动,“作诗如作文”的理论命题受到“纯诗”的挑战.“纯诗”力求发掘生活中属诗的情致,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重视感觉与意象,并寻求与内容相衬的诗的形式.后期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陈梦家、方玮德以及“汉园三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都是纯诗的倡导者与力行者,其中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卞之琳的《断章》称得上现代白话诗中的传世之作.同时,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瓦雷里等人的影响,王独清、李金发、戴望舒等人的诗歌创作带有自觉的现代派特征:以奇崛冷僻的意象、半文半白的文字、萦回拖沓的旋律抒写时代之一隅中个人的悒郁伤感.?
新月派及其艺术追求 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几个留学欧美的青年知识分子组织了一个松散的沙龙,他们经常在一起聚餐聊天,谈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后来他们又在一起办书店、出版丛书,逐渐在诗歌创作、诗歌美学主张上,形成了大致一致的主张,写作了大量的优秀诗作,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新诗美学主张.人们把他们称作“新月派”.参加新月派活动的人并不承认他们有“派”.他们说,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趣味,他们有的信奉浪漫主义,有的信奉唯美主义,有的信奉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他们的专业兴趣也各不相同.他们声言,把“派”这顶帽子戴在他们头上,就把他们和社会下层的“青红帮”那样的黑社会团体视为同道了.他们说,狮子老虎历来是独来独往,只有狼和狗才喜欢成群结队.其实人们称他们为“派”,并非指他们“结党 ”,而是指他们在诗歌艺术和美学思想上的一致性. 新月派的活动,主要在1926年至1933年.以《晨报·诗镌》的创刊为始 (1926年4月),以《新月》杂志终刊为止(1933年6月),是中国20世纪新诗史上活动时间最长的诗派.新月派的产生可以用“两个文人圈和一个副刊”来概括.两个文人圈指以闻一多为中心的文人圈和以胡适、徐志摩为中心的文人圈,一个副刊是指《晨报·诗镌》. 1922年10月,徐志摩留学回到北京,发起组织了一个聚餐会,参加聚餐会的都是北京上流社会的人士,有作家、大学教授,也有政治界、实业界、金融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胡适、陈源、林长民、余上沅、丁西林、林徽因、凌叔华等.徐志摩在《剧刊始业》中谈到新月的缘起时说,“最初是聚餐会,从聚餐会产生新月社,又从新月社产生七号俱乐部”.徐志摩发起聚餐会,目的并非单纯地约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他有更大的抱负.他希望大家在一起为中国新诗乃至整个新文化,“开辟一个新天地”,做一点切实的事情.但实际情况令徐志摩大大失望.几年下来,他对新月社的活动已不再热心.正在这个时候,闻一多找到了他,重新点燃了他心中“开辟一个新天地 ”的希望. 闻一多早年留学美国,1925年夏天回国,经徐志摩介绍,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因徐志摩的关系,他也参加了新月社的活动.但不久就 “引退了”.于是闻一多常在家里和几个年轻诗人“坐而论诗”.他们中间有朱湘、饶孟侃、孙大雨、杨世恩、刘梦苇、于赓虞、蹇先艾、朱大相等,徐志摩也是积极参加他们聚会的成员.1926年春天,刘梦苇提出何不办一个刊物,以发表他们的诗作及诗学主张.当时徐志摩正编辑《晨报副刊》,他们便商定借《晨报副刊》的版面,徐志摩本来就想在新诗创作上大显身手,又都是朋友,他们一拍即合,于是《诗镌》问世了. 蓝棣之先生在谈到《诗镌》的创刊时说:“《诗镌》寄托着两位雄心勃勃、希望露棱角、导潮流的诗人的追求,它是清华文学社和新月社的某种演变,是出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欧美留学生的某种结合.这种以欧美意识形态和文学背景为基础的结合,对新月派日后的动向有很大影响.”这种描述对我们理解新月派及其艺术流变,很有启示意义.《诗镌》只办了11期,于1926年6月10日停刊,后来他们又办了《剧刊》,办了15期,也终刊了,作者们大都走散.随着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作家诗人及一些学者纷纷集结在上海、南京等地,这为新月派的“重振旗鼓”提供了条件.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邵洵美等集结在上海的知识分子筹办了新月书店,胡适任董事长.新月书店创办了《新月》月刊,后又办了《诗刊》季刊.《新月》月刊于1932年6月停刊,这意味着新月的活动就此终结.有的诗人或转向,或继续着新月主张,多方探索新诗发展的可能性,但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团体,已经不存在了. 新月派并非一个单纯的诗歌流派,用“文化流派”称之更为确切.但诗在这个文化派别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用“新月诗派”来概括这一文 化团体的成员的诗作特点及诗美学追求,也是准确的.1928年3月10日,《新月》月刊正式创刊.创刊号上发表了由徐志摩执笔的发刊词《新月的态度》一文,明确打出“健康与尊严”的旗帜.“我们对我们光明的过去负有创造一个伟大的将来的使命;对光明的未来又负有结束这黑暗的现在的责任.我们第一要提醒这个使命与责任,我们前面说起过人生的尊严与健康,在我们不曾发见更简赅的信仰的象征,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这一双伟大的原则一一尊严与健康.尊严,它的声音可以唤回在歧路上彷徨的人生.健康,它的力量可以消灭一切侵蚀思想与生活的病菌.”新月派的文学活动不局限于诗歌,还包括戏剧、小说、散文及文艺理论和批评.作为一个诗歌流派,其艺术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强烈的个性主义色彩.新月诗派的诗人大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欧美各种文艺思潮的冲击,就整体而言,呈现出“繁杂 ”态势.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强调“人性”的力量,倡导个性主义,并把人性看作是艺术的核心. 其二,强调文艺的“纯正”品位.新月诗派从登上文坛开始,就以捍卫文艺的“健康与尊严”、捍卫文艺的“纯正”品位为己任.他们反对把文艺视作工具或手段,闻一多甚至直接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徐志摩和梁实秋主张“为人生的艺术”,但他们同样反对把文艺看作现实斗争的工具.新月诗派诗人陈梦家于1931年出版r《新月诗选》,在《新月诗选·序言》中,陈梦家强调说:新月诗人是“以严正态度认真写诗的精神(并且只为着诗才写诗)”来进行诗创作的,并说,“我们喜欢‘醇正’与‘纯粹’” ,“醇正与纯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新月派的这一诗学主张,当时引来许多争议,即便到了今天,也是“处于争议之中”. 其三,强调诗的形式即诗的“格律”,这是新月诗人留给新诗史的最大的贡献.早在1930年代,文学史家陈子展、赵景深、朱自清都认为新月诗派为格律诗派或西洋诗派.1926年5月,闻一多发表了著名的《诗的格律》一文,提出了他建立新诗格律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他们认为诗应有一定的格式,诗人要自觉地“戴着镣铐跳舞”,主张要把诗写得“像诗”,而不能过度放纵自己的情感,主张理性和节制.新月派对新诗格律的强调,是对五四以来诗的散文化的“反动”,对现代汉语言新诗走向成熟,功不可没. 这本《新月派诗选》选了新月主要诗人较重要的诗作,基本上可以反映该派的诗学主张和艺术趣味.新月派对整个新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的诗人如卞之琳,在后来的诗作中,很好地继承了“新诗的格律”这一创作“信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新月派对整个新诗发展的影响,编辑特意把卞之琳后来写的《断章》、《古镇的梦》选入,读者以此可以看出,卞之琳在后来的创作中,同样对“新月的态度”有所坚持.这种情况在许多新月诗人那里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包括一些诗人如何其芳、臧克家、孙大雨等,或一直坚持“新月之路”,或诗风有所转向等,从他们的诗作整体看,新月的影响是明显的.这里不作深入介绍.编者只想说的是,读新月派的诗,我们既要把它看成一个相对封闭、相对完整的诗歌流派,又要开放地看到它对一个诗人一生创作乃至整个新诗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