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毛泽东1948年在花山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6:23:32
谁知道毛泽东1948年在花山的故事?

谁知道毛泽东1948年在花山的故事?
谁知道毛泽东1948年在花山的故事?

谁知道毛泽东1948年在花山的故事?
花山故事
毛泽东与山里人
毛泽东一生提倡调查研究,1948年春天在阜平期间一有空闲就找当地农民谈话,了解土改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在城南庄居住时,他常到农民邸连奎和他拉家常说年景,勉励他好好生产多打粮食.
在城南庄村口遇到老贫农李国祥便亲切交谈起来.他问老李:“家里几口人?”李国祥说:“过去给地主扛长活,三个儿子都冻饿而死,如今只剩下俩闺女,不顶事儿.”毛泽东亲切地对他说:“闺女也顶事.”还有手比划着说:“两个闺女也顶两个儿子.”为了纪念这次会见,李国祥特意在毛泽东住过的院前栽了棵花椒树,经常对人们讲当年见到毛主席的情形.
毛泽东在花山村的时候,门前有一盘石碾,当村里人知道毛主席在这里住时,生怕影响他工作和休息,就很少再来这盘碾子上推米碾面了.毛泽东知道以后,让警卫员告诉乡亲们和往常一样来推碾,推碾不碍他的事.有了空儿毛泽东还到石碾旁和老乡们谈天说地拉家常,了解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大家都不拿他当外地人.
1948年春天,张吉新正在自己的家乡花山村教小学.这天下午他从毛泽东的住处路过,正巧毛泽东从院里出来.毛泽东身穿一身黄军装,脚穿一双半新的军鞋,鞋帮上还钉着块圆补丁.张吉新想和毛泽东说话,可心情激动,一时又不知说什么好.毛泽东就笑着跟他打招呼,并且亲切地问:“你是这个村的小学教员?”张吉新回答:“我是小学教员.”毛泽东又问:“你教多少娃娃?”张吉新说:“三四十个.”“你们教的是什么课本?”
“是晋察冀边区统一编的课本.”
毛泽东高兴地点点头,说:“很好,很好.”他又语重心长地对张吉新说:“一定要把娃娃们教好,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
周恩来讲政策
1948年春天,解放区正在轰轰烈烈地搞土改.周恩来十分注意政策,也常跟他接触到的人讲政策.4月10日一进入阜平,他就在西下关土改座谈会上讲解中央关于土改的政策,他伸出右手问大家:“一个人没有大拇指行不行?”大家说:“不行,没有大拇指干不成活.”周副主席笑着说:“对!中农就好比咱们的大拇指,我们要很好地依靠广大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团结起来力量大.”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土改中团结中农的重要性,大家很受教育.
在这次土改座谈会上周恩来握着东下关村贫协主席贾老殿那双长满厚茧的大手,问:“你家几口人?”
贾老殿说:“过去家里穷,没张罗上人,没儿没女.”周恩来见贾老汉很悲伤,就劝告他说:“我和你一样,也是没儿没女,天下穷人是一家,穷人的后代都是我们的子女.”一番话说得贾老殿连连点头.
冀晋区党委领导的群众剧社在阜平县城南庄小学,为转战陕北来到这里的中共中央机关演出,登台演出的演员们很快就发现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坐在台下第三排的小板凳上,他们高高兴兴地看着演出,还不断小声地交换意见…….
剧团演罢小歌剧《宝山参军》、《全家忙》和大型歌剧《农民当家》之后,夜已经很深了,周副主席还依然在小学的一间教室接见剧团的同志.大家怕板凳不够坐,纷纷坐在地上.周恩来连忙拉过旁边一条长板凳,说:“来,来,坐在这儿.今天我们是‘主人’,你们是‘客人’嘛”.他向剧团的同志道辛苦问好.又接着说:“去年邓颖超看了你们的《宝山参军》写信告诉我,说是一出好戏,还寄去剧本.今天看了,果然是个好戏,你们演的很像,大多数是农村出身的吧?”这时他看到演《宝山参军》中宝山妻的演员齐玉珍,便爽朗地哈哈大笑道:“玉珍啊,你今天演了《宝山参军》,一会儿还可以演一出‘兄妹相会’……见到你哥哥了吗?”周恩来向大家介绍:“齐玉珍的哥哥就在我们中央电视台工作,这次也回老家来了”.听罢周副主席的话,大家都惊讶,小声议论道:周副主席心真细,这么小的事儿,他都知道.周恩来问:“你家里有什么人?”齐玉珍说:“母亲、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周恩来笑着说:“这就对了,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可以劳动,可以照顾老人.”稍稍停顿一下,他对大家说:“我们解放全中国,青年要踊跃报名参军,可是我们党的政策还是要照顾困难家庭,独男不当兵嘛.你们的戏里,王宝玉除了妻子,只有一个妹妹,是否还可以增加一个弟弟,或者把妹妹变成弟弟呢?”剧团的同志回答说:“我们一定要按照周副主席的指示把剧本改好.”周恩来说:“我们党的文艺工作者,文艺宣传一定要符合实际生活,注意党的政策.”
周恩来称赞《农民当家》戏里的几个人物演得不错.但是,他问道:“你们说为什么过去农民受地主的剥削压迫,今天能够翻身做主人?”大家回答:“因为有了共产党,有了毛主席.”“对啊!”周恩来说:“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不甘心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进行一次又一次农民暴动、农民战争,但是都失败了.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革命政党的领导.我们解放区的农民为什么能够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因为有了咱们的毛主席,有了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你们的戏里只表现农民的自发性,看不到党的正确领导呢?”周恩来又说:“没有毛主席,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你们的戏里只提贫雇农打天下坐天下,还要注意团结中农.对犯错误的干部也不要撇开不管,还要帮助教育他们嘛.”
接见持续一个多小时,秘书来催周恩来回去休息.他小声说:“还早呢,没关系.”接着又给大家讲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随后,他忽然问道:“天津、北京、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有很多电影、戏剧、文化事业.你们说,进城之后,是我们领导他们,还是他们领导我们?”大家都怔住了,当时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有的人小声说:“我们是土包子.”周恩来敲了下桌子说:“不要瞧不起土包子!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将介石的飞机大炮,土包子可以打败‘洋包子’嘛!”大家都笑了.周恩来接着说:“大城市有很多文化事业,但大多数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半殖民地的文艺,他们是腐朽的、没落的、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解放区的文艺虽然粗糙,但是无产阶级的新文艺,是革命的,最有生命力的.我在重庆时,进城以后是我们领导他们,而不是他们领导你们;是我们改造他们,而不是他们改造我们.”他还勉励我们剧社的工作人员学好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只要我们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话去做;进城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坚定不移地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改造那些旧文艺,创造出社会主义新文艺!”
刘少奇二三事
1947年4月,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作委员来到阜平.工委机关机要的同志们见晋察冀军区译电员们的密码包是皮挎包,而他们挎的旧布挎包.就给周股长提意见.想让刘少奇批个条子,到晋察冀军区后勤部领几个新皮挎包.刘少奇看过报告,态度和蔼地说:“你们的布挎包不是满好吗,不是从延安背到阜平来了?你们说怕雨天淋坏了密码, 过去不是把密码保护的挺好嘛!”周股长说:“那是我们想了好些办法.”刘少奇说:“对呀,今后还是要靠自己想办法.咱们中央工委是来工作 的,不是来比待遇的,不能看到人家有啥伸手就要啥.”他见周股长不说话,又劝告说:“你回去跟译电员同志们解释解释,我们现在还不富裕,摆不起阔气,就是将来革命胜利了,也要艰苦奋斗,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咱们中央机关要带好头.”
有一次,一位译电员来给刘少奇送电报,正是开饭的时候,刘少奇让他吃了饭再走,刘少奇忙得顾不上吃饭,译电员就和徐特立等首长一起吃,桌上只有一盘白菜,一盘萝卜和一碗汤.译电员回去以后,同事们问:“今天少奇同志留你吃饭,一定吃了好的吧?”译电员摇头摆手说:“少奇同志吃的跟咱们吃的一样.”
1947年春,刘少奇住在城南庄乡温塘村,边工作边洗澡养病.为了少给群众添麻烦,他住在村东头迦兰庙内的两间配房里,白天光线暗,他就到村西南坡根一棵核桃树下面曲膝办公看文件.他还把洗澡时间安排在晚上,好节省灯油.一有空闲,就到村里去访问贫下中农.
聂荣臻与儿童团
聂司令和几个警卫员策马扬鞭到王快镇开紧急会议,被一个村的儿童团拦住,非要看他们的“通行证”不可.警卫员看看这几个手持红缨枪的娃娃.想打马冲过去.聂荣臻却跳下马来对警卫员说:“快拿出通行证来.”不巧大家都没带通行证.一个警卫员说:“要什么通行证,这是聂司令…….”聂荣臻摆摆手说:“革命纪律,大家都要遵守,快回去取通行证.”通行证拿来,细细验过,儿童团才放他们过去.聂司令拍拍儿童团员们的肩膀夸奖说:“你们做得对,做得好.”
肖克与山区一家人
1939年3月,肖克的夫人蹇先佛把自己的孩子“奶”在阜平县谷家庄王金生家.她在王家住了三天总有点放心不下,孩子的奶奶说:“共产党、八路军救活了我全家,俺要是对孩子不尽心,还算个人吗?他婶,你就放心地去工作吧.”老王家还和蹇先佛一起为孩子取名字为星华.
星华长到十个月,妈妈的奶水不够他吃了,就开始喂他一些小米面糊糊,星华还就爱喝这个面糊糊不爱吃别的东西.那时节老王家很穷,连这小米都缺少,星华长到一周岁时,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村里几名党员你家凑点我家凑点,实在不够了,就跑到行唐县亲戚家借来5斤小米,星华才没有断顿儿.星华一直长到 三周岁才离开王家,以后一有机会就跑回王家住几天,象回到自己家一样.
肖克对这山中一家人充满感情,1940年秋天,他来到谷家庄看儿子,看见两位警卫员把马拴在一棵小楸树上,拽得小树只摇晃.肖克批评说:“小树上拴马,会把树害死的.大树上也可以拴嘛!“卫兵们赶忙把马缰绳从小楸树上解下来,拴到大树上.建国后肖克一直把王家当亲戚一般看待,去了人聊家常,常说往事,还不断问门前的小楸树、老枣树,工作再忙也要见见面,走的时候还要送到门口.

毛主席在花山
陈晔
阜平县有一条优美秀气的河,叫胭脂河。胭脂河边的山
沟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叫花山。花山村前村后的山坡沟
壑满是花草树木,春天,满山的桃花紫荆花喧闹枝头;秋天,
有醉人的野菊、迷人的红叶。村东一条小河,缓缓穿村而过。
潺潺的水声夹着百鸟的齐鸣使这个山村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1948年5月18日凌晨,毛主席的住地城...

全部展开

毛主席在花山
陈晔
阜平县有一条优美秀气的河,叫胭脂河。胭脂河边的山
沟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叫花山。花山村前村后的山坡沟
壑满是花草树木,春天,满山的桃花紫荆花喧闹枝头;秋天,
有醉人的野菊、迷人的红叶。村东一条小河,缓缓穿村而过。
潺潺的水声夹着百鸟的齐鸣使这个山村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1948年5月18日凌晨,毛主席的住地城南庄遭敌机轰炸。
于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在极端绝密的情况下,毛主席秘
密转移到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隐在大山里的巴掌大的美丽
小山村。
当时张冀新刚满十八岁,在花山小学做小学教师。他就
是花山村人。主席来之前,村里开了会,说民运工作组首长
要来这里住几天,要保密,任何人不准走漏风声。首长要住
在张冀新家后排的张德山家,于是后排的几家人都将房子腾
了出来,挪到前排,几家人挤在一起住。
5月18日傍晚,花山村响起了汽车的轰鸣声。顺着河槽开
来几辆汽车。车停稳后,下来一些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随
后从第三辆车上下来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个子。花山村的人
第一次见到汽车,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稀罕儿。张冀新就站
在家门口,看见大个子的第一眼,他觉得很面熟,只是想不
起来是谁。
首长住的房子旁边有一盘石碾。平时,张冀新他们四五
家人吃面都在这里碾米。为了不影响首长办公,他们就到离
家很远的另一个碾子上去碾米。
首长来的第三天晚上,张冀新带着疑问,翻来覆去睡不
着,这个面熟的人是谁呢?当时,边区家家户户都已经张挂
毛主席画像,张冀新在脑海里几经对照,断定首长就是毛主
席!他激动地彻夜未眠,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但这是
极端保密的事情,不能讲!
毛主席每天都要出来散步。有一天,张冀新的妻子端着
玉米去村上推碾,主席碰见了,拦住了她:“这不是有碾子
吗?为什么还到别处去推?”张冀新的妻子回答说,怕影响
首长办公。毛主席说:“就在这儿推,以后不要再到那么远
的地方去推碾。”主席以为是警卫安排的,就叮嘱他们,
“告诉乡亲们,咱们住了人家的房子,不能连碾也不能推,
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不要影响群众生活。”
闲了几天的碾子又开始转上了。一天,张冀新与母亲在
碾上推碾,他妻子在碾旁罗面。这时候,主席从院里出来了,
下了台阶,径直朝石碾走来。
“你是小学教员吗?”浓浓的湘音。
张冀新听见是冲他说话,忙抬起头来应声。
“是。”“你教了多少娃娃?”“34个。”“你教什么
课本?”
“我教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编的课本。”和主席说话,
张冀新心海里一直翻滚着激动的浪花,他多想说出一句“您
就是毛主席吧?”然而,几次想说出口,几次又将这个念头
压了下去。
主席听说教的是边区课本,连说,“很好,很好!”说
罢,他停顿了一下,沉吟良久,对张冀新说,“一定要培养
好祖国的下一代!”
主席走了。但主席的这句话,却让张冀新激动万分。一
个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受到主席的千钧嘱托,既有压力,又
有动力。主席这句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千百个教育工作
者说的。主席建国之前领导全国解放战争,日理万机,仍然
牵挂着祖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祖国的下一代!其心可鉴!
主席在村里住了9天,便从花山到了西柏坡,而后,在西
柏坡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主席在花山的故事编入了中学课
本,还编成了歌儿,被人们传唱。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收起

就是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