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历史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02:52
中日关系历史的文章

中日关系历史的文章
中日关系历史的文章

中日关系历史的文章
浅谈中日关系

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
日本历史半个多世纪野蛮侵略中国.
二战后,
日本怀着反省和
抱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
.
经过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市的努力,中日
两国于
1972
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友好关系.但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
步凸现,如对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的争端.

其中如何看待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
面对中日矛盾日趋激化的形式
下,
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
提出的
5
点主张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明确中日关系健康发
展的原则,
妥善解决问题,确立共同利益,构筑长期稳定发展的匡架.
关键词中日关系合作
共赢历史问题大国思维.

回顾中日关系历史,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处于对立状态,
1972
年中日建
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
90
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磨檫不断,逐步丛局部矛盾转化为
现实的、多方面的磨檫.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历史问题,
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
对教科书的修改也让人不能接受,
日本在历
史问题上越走越远;
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敢正视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
甚至有人公
然为侵略历史翻案,
美化起侵略罪行.
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是参拜靖国神社,
这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感情;
因为那里供奉有二战甲级战
犯的灵位.
作为代表日本政府的首相,
他去靖国神社参拜不同于一般日本民众,
他伤害了战
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所以不是一般的内政问题.


三是领土磨檫,主要是钓鱼岛问题,
日本右翼不断制造事端,把问题上升到军事、战略层面磨檫;
1996

7

14
日,日本右翼
“日本青年社”成员
7
人乘船登上钓鱼岛,并在岛上设置灯塔.
97

5

7
日日本政府规
定,
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
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
日本将用武力予以
驱逐.

四是防卫磨檫,
90
年代初期日本制造“中国威胁论”
,其目的是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并为其扩军找借口,在台湾问题上日本也在暗中采取行动支持“台独”
.

中日关系在今天激化?原因在于:
一是中日经济地位的变化,
日本经济在五十年代得到恢复,
六七十年代很发达,
到了八九十年代则十分低迷,
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倍受瞩目,
日本国内极右势力存在某种病态心理,
极力渲染
“中国威胁论”

二是日本自身做法欠考虑,
特别是小泉的做法让日本走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中日关系恶化对双方其实都不利,
因为中日两国都需要加强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利亚州的和平与繁荣.
中日关系恶化对双方其实都不利,
因为中日两国都需要加强友好合作
谋求共同发展,以利亚州的和平与繁荣.

中日关系向友好方向发展,
这是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
并不是某个人所能决定的.
然而,
要改善处在低谷时期的中日关系,使之健康发展,必须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

首先,
日本要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
中日双方要认真落实胡锦涛主席的五
点主张精神,认真解决历史认识问题.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历史认识问题.近
10
年来,日本不断有否认和美化战争的行为,但日本朝野、媒体却不顾事实,不顾被害国
家的感情,
将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
归结为中国进行所谓“反日”教育的结果,
这种误导和
煽动日本民众的冷战思维是当前中日政治关系严重倒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日本应本着负责任
的精神,尽早解决历史问题和摈弃冷战思维,
遇到问题应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
通过对话
的方式解决,而不是任意恶化.


其次,
重视柔性的文化外交和民间交流,
促进相互理解.
今天推动中日友好的力量发生了
结构性的变动,
老一代从事中日友好的政治势力和民间人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而中日大学
生却彼此缺乏了解,
对双方历史的了解程度有相当明显的差距.
最近由笔者组织实施的一项
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日本历史理解的人数比例为
55%
,而日本学生仅为
28%
.尤为遗憾的
是,
维系两国关系的重要纽带——中华文化在日本民众中正被逐渐淡忘.
所以,
加强文化外
交和民间交流,以文化为使者,以第二轨道的民间外交为纽带,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理解,
弥合互不信赖的鸿沟,增进互相理解势在必行,而这也是构建未来中日关系的方策之一.


最后,
客观地认识和理解对方,
培养具有未来思考型的中日青年.
客观地认识和理解
对方,
走出中日关系的歧路,媒体负有重要的责任.它不仅是中日理解和交流的窗口、
桥梁
和阵地,也是中日民间交流的文化载体.所以,媒体应以宽阔的胸怀,多方位、多视角,客
观公正地报导对方.
同样重要的是,
中日双方还必须要注重培养大量具有未来思考型、
开拓
性的青年,
因为青年睿智则国家关系睿智,才能以史为鉴、携手面向未来,
共同走出中日关
系的阴影,开创明朗、健康的两国关系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