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拿破仑战争的历史详细介绍一下拿破仑战争从开始(拿破仑推翻督政府)到终结(滑铁卢战役)的过程,特别是战争中一些著名的战役,以及七次反法同盟的事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0:48:16
关于拿破仑战争的历史详细介绍一下拿破仑战争从开始(拿破仑推翻督政府)到终结(滑铁卢战役)的过程,特别是战争中一些著名的战役,以及七次反法同盟的事情.

关于拿破仑战争的历史详细介绍一下拿破仑战争从开始(拿破仑推翻督政府)到终结(滑铁卢战役)的过程,特别是战争中一些著名的战役,以及七次反法同盟的事情.
关于拿破仑战争的历史
详细介绍一下拿破仑战争从开始(拿破仑推翻督政府)到终结(滑铁卢战役)的过程,特别是战争中一些著名的战役,以及七次反法同盟的事情.

关于拿破仑战争的历史详细介绍一下拿破仑战争从开始(拿破仑推翻督政府)到终结(滑铁卢战役)的过程,特别是战争中一些著名的战役,以及七次反法同盟的事情.
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 1799—1815,拿破仑执政(1799—1804)和拿破仑一世帝国(1804—1814,1815)时期,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在欧洲建立法国的政治和经济霸权,同英国争夺贸易和殖民地的领先地位,以及兼并新的领土而进行的战争. 1799年11月,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以后,法国同第二次反法同盟(俄国、英国、奥地利、土耳其和那不勒斯王国)处于战争状态,处境十分困难:当时,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的法国远征军正在对埃及进行远征(参见拿破仑对埃及的远征),苏沃洛夫对意大利和瑞士的远征(1799)结束了法国在意大利的统治(参见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苏沃洛夫对瑞士的远征),在上莱茵河的奥军大有入侵法国之势;英国对法各港口实施封锁.为了扭转局势,拿破仑决定击败在北意大利的15万奥军,迫使奥地利退出战争,从而使英国丧失在大陆上的立足点,并迫使同盟国和谈.秘密集结在瑞士边境上的仓促编成的法国后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波河河谷,出现在奥军后方.1800年6月14日,在马伦哥交战中,拿破仑击败奥军(参见马伦哥战役).同年12月,莫罗将军统率的法军在德意志的霍恩林登战胜奥军.翌年2月,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1801).同年10月,法国又分别同土耳其和俄国签订了和约.英国因丧失同盟国,被迫同法国签订亚眠和约(1802).然而,这一和约并未消除英法之间的矛盾.拿破仑企图击败英国,便在布伦地区开始集结法国海军和远征军的兵力.但是,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加海战(1805)中的失败,使拿破仑不能在不列颠岛登陆.为了建立新的反法同盟,英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 俄国对法国在欧洲的扩张深感不安,尽管同英国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仍然接受了英国的结盟建议.1805年4月11日,俄英缔结了彼得堡盟约,从而为第三次反法同盟奠定了基础.参加同盟的有瑞典、丹麦,两西西里王国和奥地利.同盟各国计划派出一支50万人的联军. 1805年9月底,拿破仑将法军22万人在莱茵河一线展开.法军乘同盟军分散之机,前出到奥多瑙河集团军的后方,并在乌尔姆战役(1805)中将其击溃.抵达战区的俄军陷入困境.俄军司令官库图佐夫巧妙地实施机动,才使其军队免遭合围,并在奥尔米茨地域同从俄国开来的一个军和奥军的残部会合.但是在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中,俄奥联军遭到失败.奥地利遂退出战争,并同法国缔结了普雷斯堡和约(1805).拿破仑军队的坚决行动导致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解体,并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得到巩固.拿破仑同俄国媾和的企图完全失败.俄国全权代表于1806年7月20日签署的巴黎和约被俄国国务会议否决. 1806年9月,英国、俄国、普鲁士和瑞典结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普鲁士不待同盟各国作好军事准备,就于同年10月1日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法军撤过莱茵河.拿破仑拒绝普鲁土的要求,并出兵侵入图林根,继而侵入普鲁士.10月14日,在耶拿—奥厄斯泰特战役(1806)中,法军击溃了普军.1806年11月28日,俄对法宣战.拿破仑企图在波兰和东普鲁士的领土上,经过一次或数次交战击败俄军,迫其签订对法有利的和约.但是,拿破仑未能实现这一计划.在最初的大规模的普乌图斯克会战(1806)中,拿破仑未能围歼俄军.随后,在普鲁士—埃劳附近的血战(1807年1月)中,双方不分胜负(参见普鲁士—埃劳战役).但是,拿破仑在1807年6月14日的弗里德兰一战中获胜,继而前出到俄国边境.拿破仑未敢渡过涅曼河,因为他深知俄国的军事资源并未枯竭.战争可能演变为对法不利的持久战.俄国政府在大陆上没有同盟国,并且正在同波斯和土耳其进行战争,只得接受法国的和谈建议.1807年7月,在季利济特缔结了法俄和法普和约.俄国参加了大陆封锁,并于1807年10月对英宣战.缔结季利济特和约后,拿破仑实际上控制了整个西欧和中欧. 1807年,法军经西班牙开进葡萄牙.但是,法国人在西班牙的恣肆妄为引起西班牙人民强烈愤懑.1808年,马德里爆发起义.从此西班牙人民开始了反抗法国占领军的武装斗争(参见法西战争).1809年1月,拿破仑把内伊元帅和苏尔特两元帅统率的相当庞大的兵力留在西班牙,自己返回法国,因为在中欧正孕育着一场新的战争.英国政府已将奥地利拉入第五次反法同盟.同年7月11日,奥地利被迫与法签订了申布伦和约(1809).1809年奥法战争中,拿破仑军队付出了很大努力才取得胜利,因为奥军战斗素质有了提高.在这一时期,拿破仑还遇到欧洲各国人民反抗法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斗争.1809年4月,蒂罗尔农民在戈费尔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普鲁士、威斯特伐利亚、不伦瑞克和萨克森也发生了反法起义.所有这些起义尽管都被法军镇压,但证明在欧洲已产生了反抗拿破仑压迫的新生力量. 一个幅员辽阔的拿破仑帝国在连续不断的侵略战争中形成.1811年,帝国居民计有7100万.战败国承担的战争赔款,为供应部队征收的捐税.对欧洲各国的直接掠夺,以及对法有利的关税税率——这一切保障了拿破仑政府、法国资产阶级和军阀阶层的固定收入.但同时,拿破仑帝国的内外矛盾也削弱了自己的实力.由于频繁地募兵和增加课税,法国各阶层居民的不满情绪在增长.英海军对法各港口的封锁使法国难以把殖民地的货物运进国内,因而引起了某些工业部门的危机.俄国警惕地对待法国的扩张,是大陆阻止拿破仑实现争夺世界霸权计划的中坚力量.拿破仑的侵略政策越来越针对俄国.他开始积极进行对俄战争的外交和军事准备.1812年春,法国分别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结成军事同盟.根据盟约,为了对俄作战,普军2万人,奥军3万人归拿破仑指挥.法国的其它附庸国政府也开始训练远征俄国的军队.俄国政府获悉法国进行战争准备的消息后,采取了加强军队和预防战时孤立无援的措施.1812年4月,俄国同瑞典缔结了彼得堡盟约,规定双方共同行动,反对法国.双方都认为必须把与俄国处于战争状态的英国拉入同盟.战争爆发后,俄英缔结了和约.结束同土耳其的战争,并缔结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对俄国来说,是政治上的巨大胜利. 拿破仑为远征俄国征募了60万军队,调集了1372门火炮.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的先遣军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国领土.俄国人民奋起参加卫国战争(1812),抗击外国侵略军(参见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拿破仑军队在俄国的彻底惨败,成为欧洲摆脱法国压迫的开端.欧洲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普鲁士政府在国内民族解放运动的压力下同俄国缔结卡利什盟约(1813).这个盟约为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奠定了基础.特普利采盟约(1813)明确规定同盟国的义务.法军在德累斯顿战役(1813)中的胜利并未改变其不利的战略地位.莱比锡战役(1813),法军败北,尔后开始向莱茵河对岸撤退.1814年初,同盟军攻入法国,3月30日,进入巴黎(参见巴黎战役).拿破仑在退位诏书上签字,被放逐到厄尔巴岛.同年5月30日,在巴黎签订和约,法国丧失了1792年以来征服的所有领土.于是,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1814年10月,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代表会议,解决欧洲政体问题. 但是,拿破仑战争的时代并未结束.拿破仑获悉法国居民对路易十八世的政策深感不满后,于1815年3月1日率领一支小部队在法国登陆,轻而易举地恢复了自己的统治. 维也纳会议参加国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俄国、大不列颠,奥地利和普鲁土等),决定出动70万军队同拿破仑作战.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战争的最后一役)中,法军遭到彻底失败.7月6日,同盟军进占巴黎.拿破仑再次退位.1815年11月20日,法国和第七次反法同盟各国在巴黎签订新条约.对法国来说,新条约的条款比1814年条约的条款更为苛刻. 点评:列宁把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别国领土的战争称之为帝国主义战争,他写道:“拿破仑的帝国主义战争继续了许多年,占去了整整一个时代,表现了帝国主义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交错在一起的异常复杂的情景.结果,历史经过是无能为力的.交战双方在战争中追求的决定性的目的和在战斗行动中使用大量军队,改变了战略的特点.集中步兵和骑兵在炮兵的支援下给敌人以猛烈打击的进攻,成了战斗行动的基本方法.拿破仑的战略特点是力图以一次或数次总决战决定战局或整个战争的成败.拿破仑广泛实施重兵机动,以求创造对总决战有利的形势和保证在主要方向上的对敌优势.拿破仑战争进一步发展了战术.各国军队都采用纵深战斗队形,即射手的散开队形与步兵的纵队相结合的队形.预备队成为战斗队形的组成部分.纵队作纵深配置,增强了步兵在战斗中的突击力量,军队能够在战场上更广泛地实施机动.十九世纪初,许多新的作战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同拿破仑的统帅才能分不开的.拿破仑战争决定了十九世纪前半期军事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