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解决的具体做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7:56: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解决的具体做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解决的具体做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解决的具体做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解决的具体做法
①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提高士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以利于水土保持.
④要有计划地存放表上,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避免由于矿产开发而引起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应在边试验.边摸索中进行,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
1、小流域人工降雨装置的设计。对于径流小区,采用一般的人工降雨装置;大范围大规模人工降雨应采用什么类型的装置,国内外均没有先例。
2、下垫面的选择与布设。为了建立客观性较强,相关性较高的数学模型,需要探索和解决模型小流域下垫面代表性和相似性问题。
3、径流泥沙传感器的研制。模型黄土高原需...

全部展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应在边试验.边摸索中进行,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
1、小流域人工降雨装置的设计。对于径流小区,采用一般的人工降雨装置;大范围大规模人工降雨应采用什么类型的装置,国内外均没有先例。
2、下垫面的选择与布设。为了建立客观性较强,相关性较高的数学模型,需要探索和解决模型小流域下垫面代表性和相似性问题。
3、径流泥沙传感器的研制。模型黄土高原需要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坡面微小水流的状态;测量范围宽,并能测量高含沙水流;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微型化、自动化、可靠性高。然而适合水土保持(微小水流)观测,特别是对径流小区观测的水文传感器定型产品较少。对于测量径流小区内部的坡面流的传感器基本没有定型产品,许多是研究单位结合试验自己研制的非标准化、非商品化的仪器。因此需要加快解决这一问题,以使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4、比尺模型的模拟理论与技术。把野外一个具体的小流域缩小,建设在室内,存在许多物理量的比尺问题,有的难以解决,需要开展大量的理论和技术前期研究。
以上是此项工作的基础的基础。结合以退还田,植被覆盖,最终扩大到整个地区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收起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黄土地日渐贫乏,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土地沙化,气候干旱,农村贫困人口居高不下……而黄河则由于黄土高原上大量泥沙的涌入,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抵御洪水的能力不断降低,处于一种十分危险的状态。虽然现在有了小浪底水库,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但黄土高原治理不好将终竟是我们的一大忧患。
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我们现在主要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把坡地推成梯田;二是植树种草,...

全部展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黄土地日渐贫乏,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土地沙化,气候干旱,农村贫困人口居高不下……而黄河则由于黄土高原上大量泥沙的涌入,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抵御洪水的能力不断降低,处于一种十分危险的状态。虽然现在有了小浪底水库,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但黄土高原治理不好将终竟是我们的一大忧患。
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我们现在主要采用两种办法,一是把坡地推成梯田;二是植树种草,现在更是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但就目前黄土高原和黄河面临的严峻形势来讲,这两种办法都不是最理想的。
将坡地推平的办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照顾了农民的眼前利益,但不利于长远发展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治理面积有限。可推的地占不到全部黄土地面积的1/2,纵然把这些全部推平,也不能完全控制水土流失。二是治理不彻底。地推平后,平地上的水土流失控制了,但众多沟岔的沟头仍要向上延伸,沟谷仍要下切、扩展,两边的山崖和陡坡仍要塌落流失,黄土山头越来越破碎,水土流失仍然很严重。三是不能一劳永逸。黄土高原历史上也曾经是“原”而不是现在支离破碎的样子。但“原”尚可被切割得千沟万壑,人造梯田能坚持多久?填不平的沟壑将日渐蚕食两面的梯田,若干年后,我们还得再想办法重新治理。而且现在推地时,崖边上的土全部推下了沟,加剧了流失。
植树种草在黄土高原上已经搞了几十年,从各地历年统计的数字计算,黄土地上已经覆盖好几层植被了。但目前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黄土高原依然植被稀疏。其原因有种粮与植树种草的矛盾问题,有管护不力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树和草难以成活。近几年北方地区更是连续大旱,好多地方人畜吃水困难,有的甚至连一些已经长成的树木也旱死了,而且据气象部门和有关专家分析预测,旱情还会持续发展。近几十年以来,北方地区植树成活少,存活更少,收效几乎没有的原因是天气太旱,缺乏树木生长的客观条件。可以断言,不解决水的问题,退耕容易,还林将很难。
现在黄土高原矛盾的焦点是一个“水”字。因为缺水,植被难以很好地存活,土地逐渐沙化;因为缺水,植树种草收效甚微;因为缺水,农业不能发展;因为缺水,人们生活困难。可以说,缺水几乎制约着这里的一切。但是,光有水还不行,稍微有一点大的雨,泥沙就会滚滚而下,给黄土高原和黄河造成灾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把水调度好,使其造福而不能让其生祸。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修建众多的拦洪大坝,拦蓄天上水,为我用。
具体做法是在黄土地区各中等规模的小沟小河内(控制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选狭窄部位,从两面山上取土筑成与山头同高的大坝,把整条沟彻底锁死。之后便听任洪水在沟内淤积,直至把整条沟淤积成小平原、小盆地。少数不便于“锁”的山沟,我们再用其他的办法来解决。
筑坝锁沟的好处在于:
1、可迅速彻底治理水土流失。锁死一条沟,这个小流域的水土流失便得到了彻底治理,便由恶性流失转为还原性运动,一次根治一大片,而且是一劳永逸,今后只要稍加维护即可,千秋万代,黄土地会越来越平整。
2、可充分利用奇缺的天上水。洪水拦在沟内,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提上山灌溉农田,浇树浇草;一部分均匀的送向下游,供下游利用;一部分则渗入地下,地下水增加,山泉会增多,气候会改变,实际上等于把集中暴发的山洪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水供给了黄河。只要有了水,植被自然容易成活,土地沙化问题也会解决。
3、可增加耕地。黄土高原的耕地被千沟万壑占去不少,而且还在继续侵蚀。修建拦洪坝,可逐步将山沟再还原为耕地。拦洪坝建成以后,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坝内淤积的土壤里便可种高杆作物。淤到半山腰,沟底的淤积面占到整个流域面积的30%以上时,全沟都是稳产高产田了。
用以上的办法治理黄土高原,几十年后,支离破碎的黄土地开始“复原”,山泉增多,沟里新淤积的土地水肥充足,是稳产高产田。地下山泉增加,一年四季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流入黄河。这美好蓝图能否实现,答案是肯定的。下面讨论它的可行性。修建众多拦洪坝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五:一是地形是否适宜;二是技术和防洪问题;三是淹没问题;四是效益问题;五是资金问题。
1、地形问题:黄土高原上虽然山脉众多,但就小范围来讲,凡是黄土山头多的地方,相互之间的高差其实很小。很久以前它们是连在一起的平坦土地,只是天雨慢慢将它们分割开了。在众多土沟中,小沟小渠落差大,中等沟的落差小,沟底基本是平缓的,而且有不少是“坛子沟”,口小内大。我所在的山西省保德县位于晋陕蒙交界之地,是黄土高原上立地条件最差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有较大沟渠38条之多,但就是这样的地方,仍然有一半以上的面积可用修建拦洪坝的办法来治理,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就更容易治理了。
2、防洪问题:以现有的机械和技术,用一秋一春的时间建一座拦洪坝十分容易。洪水压力主要在前五年,淤积五年以后,沟内容水面增大,坝便无任何危险了。而且坝内有水以后,我们可以抽水上山,用水力充填的办法加固大坝。
3、淹没问题:大部分沟内无人居住,无其它建筑。少数居民可搬迁上山。淹没了两面山坡上的土地,用淤出的沟坝地足以补偿。
4、效益问题:前10年直接的经济效益不大,但是我们得到了水。十几年以后,一亩沟坝地可以抵2亩平地或5亩坡地。而且从长远来说,增加了耕地,保护了黄河,效益不可估量。
5、资金问题:根据中科院生物学部提出的《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政策建议》中测算,黄土高原每平方公里治理费需60 万元,按每座洪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 平方公里计算,1800万元建一座拦洪坝足够了。资金来源,可将现有的世行贷款、扶贫款、以工代赈款、造林款、水利款、生态建设款、黄河治理款、退耕还林款等集中统一使用,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是可以运作的。
在治理步骤上,可以先易后难,先试点,再推广。
我国历史上,鲧用堵的办法治水,禹用疏的办法治水,否定之否定,黄土高原现在还需要用堵的办法使其“复原”。筑坝拦洪之法,坐在室内是不好想象的,但是只要站在黄土高原的任意一个山头上,看看远近沟壑很有规律的汇合,筑坝拦洪的设想便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出来。如果整个黄土高原因为地理条件不同而不好一概而论,那么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晋陕蒙一带则完全可以用上述的办法进行治理。所以,建议尽快就这一治理方法组织专家论证,组织有关部门实地调查测算和规划,组织一些地方进行试点,争取尽快走出一条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新路子。

收起

多种植被,保护植被......制造淤泥坝

小流域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