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按范围分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5 20:26:26
计划按范围分有哪些

计划按范围分有哪些
计划按范围分有哪些

计划按范围分有哪些
ERP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是企业各种资源管理的集成系统
除传统的MRP II功能外,ERP的管理功能大大增强,集成了企业的其它管理功能,如:
市场信息管理;
质量管理;
分销资源管理;
设备管理;
运输管理;
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数据采集和过程控制接口;
决策控制等.
使得ERP真正成为企业各种资源管理的集成系统.

2、 融合其它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
MRPII与JIT的结合
MRP II是计划主导型的生产管理方法,是“推”式方法.复杂的生产活动被分解成若干阶段和环节,按预定的计划安排人、财、物等资源,有步骤地进行供、产、销等各项活动.后续阶段或环节的活动,基本上是由先行阶段或环节的活动结果来推动的.
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是日本兴起的生产管理方法.这是一种现场控制主导型的“拉”式生产管理方法,生产过程中前一工序的活动是按后续工序的现场需求来确定的.
MRP II强调计划推动,JIT强调需求牵引.一个重视计划,一个重视控制.然而计划和控制均是生产管理的重要职能,所以应把二者结合起来.
ERP还融合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PT)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

3、 供应链的管理
供应链的概念
生产过程四环节:供、产、销、市场.各环节之间都存在对生产资源的“需方”和“供方”,形成首尾相连的长链.每个企业都在供应链上,通过生产过程四环节中的市场与其他企业相连.
从拓扑结构来看,供应链是一个网络,即自主或半自主的企业实体构成的网络,这些企业实体共同负责一类或多类产品相关的采购、生产并最终将产品送达顾客等各项活动.
从运行机制来看,供应链是一个过程,即根据顾客订单,通过原材料供应、存储、产品生产、产品送达顾客的一个物品的移动过程.
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中存在着三个流: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其中物流从上游向下游流动,资金流从下游向上游流动,而信息流的流动则是双向的.这三种流贯穿了企业的全部活动.供应链既存在于制造行业,也存在于服务性行业.供应链中的实体包括供应商、工厂、仓库、分销中心和零售商,其产品也可以是某种服务.供应链有时也称为“需求链”或“价值链”,是实现最终顾客价值的综合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对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到顾客所构成网络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管理.计划和协调与上述三种流相关的所有活动,使其成为一个无缝的过程.供应链中的活动包括:订单处理、原材料或在制品存储、生产计划、作业排序、货物运输、产品库存、顾客服务.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不降低质量、不降低顾客满意度而使成本不断下降的前提下尽快协调各环节的活动.

4、 基于工作流
工作流的概念
工作流(workflow)是为提高工作效率而提出的概念.目前一种工作流的定义为:业务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自动化.在此过程中,文档、信息或任务按照一定的过程规则流转,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协调工作以达到业务整体目标,这样的业务流程称为工作流.与工作流有关的基本概念:
(1) 业务流程:
在功能确定的组织结构中,能够实现业务目标和策略的相互连接的过程和活动集.
业务流程通常可以从两个逻辑层次来分析其构成,即任务逻辑与组织逻辑.前者体现的是任务的处理流程,即在什么时间点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去做;后者则体现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与关系.这两个逻辑层通过组织策略集成在一起,这种策略机制即"谁必须执行哪项工作",它屏蔽了行为活动的具体实现,使流程的改变可以独立于个体工作行为的改变,从而增强了业务流程重组的分布性、灵活性与虚拟化程度.
(2) 过程:
为业务流程的形式化描述,用来支持系统建模和运行过程的自动化.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子过程和活动,其定义主要包括描述过程起始、中、终止的活动关系网络,和一些关于个体行为的信息,如组织成员、与IT相关的应用和数据等等.
(3)活动:
任何一个业务流程都可以分解到最基本的行为步骤,称“活动”.它代表了为完成流程的最终目标而执行的独立的、最小的任务.活动是过程执行中可被调度的最小工作单元,要求有人或机器的参与.
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及信息过程重组的技术包括:
(1)业务流程建模及工作流描述:需要有工作流模型及方法对工作流进行描述,并获取业务流程,工作流描述是流程的抽象,其抽象层次高低取决于工作流描述的目的.
(2)业务流程重组:需要有优化流程的方法.流程优化策略依赖于重组的目标,工作流程高层次的描述为重组提供了推理的便利.
(3)工作流执行和自动控制:需要有技术、方法来执行和控制工作流定义中所描述的任务.
面对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需要更加综合化、集成化的战略解决方案,工作流管理技术应运而生.但它与管理思想和管理业务的转变密切相关,国外有些公司因未注意到这一点而实施的业务流程终于失败的案例可引为借鉴.

5、 动态企业模型(DEM)、支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动态企业模型DEM或动态ERP 系统对现有的MRPII言却是一次变革,要实现动态化需要触动现有系统的整个框架.
MRPII和现在有的ERP,其全部功能一般被划分为一、二十个子系统,在此基础上组织或集成为整个系统.由于这样的系统是由粒度较大的子系统集成的,这就限制了其灵活性、动态性只能在粒度较大的子系统水平上.但企业的业务流程是由企业中不同角色的一系列活动所组成的.动态企业模型要实现业务流程重组(再造)就要求在活动这个功能层次上进行重组,这显然要求的是一种小粒度的功能划分.正是这种功能划分粒度大小的矛盾使得现有系统的体系结构成为实现动态化的障碍.
很多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组织结构和技术的不断变化,被迫重新评估和调整其业务处理结构,即所谓的业务流重组(再造).这种流程重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显得日益重要.
对现在有的ERP和MRPII而言,每进行一次业务流程重组均要重新修改原程序,实现模式重组的周期长,速度慢,导致实际上的不可行.由此导致动态企业模型DEM概念的提出.
DEM试图把企业业务处理过程和企业管理应用软件集成起来.
DEM的功能范围相当广泛,其核心在于对业务流程重组的支持.
DEM是业务流程驱动的,它面向流程,建立在优化业务活动的基础上,具有适应业务改变而相应改变业务模型的能力.
动态ERP系统或DEM宜用分布式对象技术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实现基于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动态ERP系统,主要任务为:
(1)系统分对传统MRPII/ERP的各模块进行分析,将每一部分分解为一些基本的活动任务,称之为MRPII功能单元;
(2)按分布式对象技术标准<CORBA、DCOM等>将上述功能单元封装或设计成标准对象;
(3)定义业务流程和角色;
(4)建立业务功能模型、业务流程模型、业务组织模型、ERP配置模型;
(5)建立工作流程管理和控制机制;
(6)利用分布式对象技术建立分布式计算环境,主要是建立分布式管理机制.

6、 引入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
基于Intranet;
采用多层Client/Server结构;
支持分布式数据处理;
采用开放式数据库接口;
能够跨平台运行;
高度模块化、具有可扩展的业务框架;
高度模块化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配置.
可扩展的业务框架可以适应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并使软件的维护、扩展和二次开发更加容易.
具有个性化用户界面和个性化设计;
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
具有商业智能功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
支持支持电子商务;
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与其它系统接口,实现企业更大范围内的信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