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句名句想问一下意思和出处!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6、长风破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3:56:38
有几句名句想问一下意思和出处!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6、长风破浪

有几句名句想问一下意思和出处!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6、长风破浪
有几句名句想问一下意思和出处!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6、长风破浪会有时,值挂云帆济沧海.
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8、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0、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有几句名句想问一下意思和出处!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6、长风破浪
1. 〖解释〗 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 《战国策·赵策一》

2. 〖解释〗 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出处〗 陶渊明的《移居》
3. 〖解释〗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出处〗 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4. 〖解释〗 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
〖出处〗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5. 〖解释〗 青山也不会把河水遮挡住,毕竟是要向东流去的
是指无论外界的影响怎么样,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出处〗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 〖解释〗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出处〗 李白的《行路难》
7. 〖解释〗 三十年来风尘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轻微如尘土;带兵沙场南征北战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出处〗 岳飞《满江红》
8. 〖解释〗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出处〗 孔子《论语》
9. 〖解释〗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出处〗 白居易《暮江吟》
10.〖解释〗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出处〗 秦观 《鹊桥仙》
11.〖解释〗 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
〖出处〗 龚自珍《己亥杂诗》
12.〖解释〗 我劝玉皇大帝重新振作精神,不受阵规束缚降生各种人材.
〖出处〗 龚自珍《己亥杂诗》
解释不知道要不要寓意,所以没有写.

楼上强,我复制了半天,全丢了,哈。
楼主真懒!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战国策》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2.晋代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陶渊明,他曾写了两首《移居》诗,第一首的原文是: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

全部展开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自《战国策》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2.晋代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陶渊明,他曾写了两首《移居》诗,第一首的原文是: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诗的末后两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
3.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4.商山早行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五律】
类别:【羁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次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写诗人初离驿站之所见。这里,诗人用感情的红线穿起了一串名词之珠,为我们构成了一幅别具情彩的早行图:雄鸡啼鸣,昂首啄开了新的一页日历,正在此时,一轮残月却仍悬于西天上方,清冷的月光伴随着早行人的脚步踏上旅途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5.此乃稼轩词人《菩萨蛮》中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可以说是一种胸怀,是对人生的一种清醒认识。人就是要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确定位置,顺应人生规律,走好人生的旅途。不要不知轻重,不知进退,不知好歹,不知死活。所以说,这是一层天机。执迷不悟的人是参不透的,被权、钱、色迷住心窍的人更加参不透的。
6.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最后一句。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试解
纵观岳飞一生,由伍卒累升至太尉(余以为写满江红时期),前后不过十余年。其战绩之卓著,官运之腾达,遂古罕见。但他不为眼前名位陶醉,更不吹嘘,显示了英雄豪杰的本色。
《满江红》此联上句倒容易使人明白,问题是下句“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三十功名、八千里路;尘与土、云和月,仅仅是为了文字对仗的需要吗?
先说“云”和“月”,愚以为两者都属“阴性”的东西:“浮云蔽白日”、“隐处唯孤云”、“愁云惨澹万里凝”;“水月通禅寂”、“空城淡月中”、“晓月过残垒”等等。何谓阴性?因为它们与世俗荣华富贵的火红场面大相庭径,在此词中也衬托出特有的萧索冷寂情调,与通首“壮怀激烈”的主旋律很不协调。而它们成为占据空间“八千里路”的时候,更强化了这种色调。当然这一句尽可解释为:诗人虚度半生,无业绩可夸耀,行军千里有如月掩云中,或是八千里征程都在艰难、黑暗之中进行。这种字面诠释看似通顺,但不求得其内涵和旨意的联贯,意境也很平庸。试想“三十功名”看似自谦实则自负,一般写实性的“八千里路”怎可与之颉颃呢!而且岳飞十年征战,轮蹄如电,“八千里”不过零头小数罢了!
这使我们想起了唐朝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朝除弊政,
敢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原来宋史《岳飞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张浚欲令王德、郦琼两人往抚淮西,节制前时刘光世部军。高宗自觉为难,只得令飞诣都督府议事。飞奉命见浚,浚与语道:“王德为淮西军所服,浚欲任他为都统,再命吕祉以督府参谋,助德管辖,太尉以为如何?”飞应声答道:“德与郦琼素不相上下,一旦德出琼上,定致相争。吕参谋未习军旅,恐不服众。” 浚又道:“张俊如何?”飞复道:“张宣抚系飞旧帅,飞本不敢多口,但为国家计,恐张宣抚暴急寡谋尤为琼所不服。” 浚面色小变,徐徐答道:“杨沂中当高出二人。”飞道:“沂中虽勇,与王德相等,亦怎能控驭此军?” 浚不禁冷笑:“我固知非太尉不可!”飞正色道:“都督以正道问飞,不敢不直陈所见,飞何尝欲得此军!” 浚终心存芥蒂,面上露着慢色。飞即辞出,上章告假,乞终丧服。令张宪暂摄军事,自己步归庐山,至母墓旁筑庐守制去了。
张浚闻飞去,一面向皇帝打小报告,一面令张宗元权宣抚判官,监制岳军,此时岳飞的结局几与韩愈相等。
但是岳飞自知他提的意见出发点是好的,后来也果如所料。而最高统治集团此时也还不想加害他。高宗多次传旨令其他将士:“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在岳飞的奏疏批道:“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方,朕不中制”;“中兴之事,一以委卿“;“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等等。所以此词下阕,见得他的壮怀又竦涌起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总之“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岳飞政治生涯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打击,心中留下一个久久不散的阴影。《满江红》当是南宋绍兴七年(1137)四月中旬岳飞作於庐山母墓侧(应记住岳母刺字的故事)。时夏雨初晴,凭栏远眺,以庐山之高真可“小天下”。万里关河历历在目。正因处位崇高更显得苍穹之幽渺莫测。以不世英杰之材,估量着自己双肩的重任,无限苍凉感慨,无限壮志莫名,惟孤愤之心,昊天莫辨,於是一阕千古绝唱喷薄而出!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注】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作蒙蔽,欺骗解;
殆,书指危险。
朱子云:不求诸心,故缗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程子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解】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9.白居易《暮江吟》赏析
--------------------------------------------------------------------------------
【作者】陈才智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解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其写作时间,有人认为是元和十一年(816)至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人认为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诗中之江,或谓长江,或谓长安东南之曲江。如果是指曲江,则应作于长安。现在已经难以确考。
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西下的夕阳,铺映在江水之中;阳光照射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这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就像一幅油画。前一句中的“铺”字用得高妙,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在水面上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显得很平缓,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后一句抓住残阳照射下江中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变化: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反射着阳光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江水本身的深碧色。“瑟瑟”,本来是珍宝名,其色碧,故影指“碧”字。这里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这两句写九月初三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上,凉露下降。此时风光,犹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用“真珠”比喻露珠,不仅形象地道出其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由描绘一江暮色,到赞美月露,中间似乎少了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他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可怜”,可爱。“真珠”,即珍珠。
评解
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篇用“可怜”二字点逗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云:“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云:“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10.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佑初苏轼荐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卷四四四。有《淮海集》。
11.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处:龚自珍《已亥杂诗》。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璱人,字定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政治家、文学家。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
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令人肃然起敬。这正好比悲心回向、永远利他的大乘精神;而无论盛开的花、落下的花、还是地上的泥土,其实原本就是一体,只不过是随缘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这两句的通俗解释:
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根,宁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养育之恩。
12.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收起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好像是什么珍)
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思珍珠月似弓(小学课本里有,北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