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3:14:33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然后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最后取出木块A,液面又下降了h3.由此可判断A与B的密度比为( )
A.h3∶(h1+h2)
B.h1∶(h2+h3)
C.(h2-h1)∶h3
D.(h2-h3)∶h1
答案是A还是C?为什么第一次绳子断了水面会下降?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
答案是A
此题不用考虑具体的比重、体积等
根据浮力原理,h1h2h3分别就是排开液体的对应比例
A+B合计h1+h2+h3
A对应h3
所以答案是A:A与B的密度比为h3:h1+h2
绳子断时,B有一部分重量没有浮力对应,B落底,同时排开液体体积减小,水面当然要下降

答案选A
解释:设容积底面积为S,水密度P
因为B悬浮在水中所以浮力等于重力。Pg(h1+h2)S=mg
A 物体 Pgh3.S=Mg
应为他们体积相同所以
M:m=h3:(h1+h2)

1:一开始AB排开水的重力等于A,B的重力之和,而绳子断了后B沉底则排开水的重力小于A,B重力之和,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之前,则水面下降。
2:@设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s。水密度为ρ。A,B密度分别为ρ1,ρ2。
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则A,B受到的浮力减小量F1=ρg(sh1)
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则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2=ρg(sh2)...

全部展开

1:一开始AB排开水的重力等于A,B的重力之和,而绳子断了后B沉底则排开水的重力小于A,B重力之和,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小于之前,则水面下降。
2:@设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s。水密度为ρ。A,B密度分别为ρ1,ρ2。
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h1;则A,B受到的浮力减小量F1=ρg(sh1)
取出金属块B,液面又下降了h2.则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2=ρg(sh2)
@则B的重力G2=F1+F2=ρgs(h1+h2)【因为绳子没断前AB受到的浮力等于A,B重力之和,绳子断后A受到的浮力没变,所以A,B受到的浮力减小量F2与F1之和等于B的重力】
@A受到的浮力F3=重力G1=ρg(sh3)
A,B体积相等则密度之比ρ1:ρ2=G1:G2=h3∶(h1+h2)
综上选A

收起

就系C

A

选A:
排水量等于物体所受浮力,排水量等于物体重量时物体重量时,物体悬浮。因为容器是圆柱形的,上下截面积一致。所以排水量比值等于液面高度变化比值。
起始状态时金属块B悬浮说明让金属B悬浮所需排水量为B的完全浸入排水量+木块A提供的额外排水量,假设这个数值为H。注意,这时A的排水量大于A的重量,因为要提供额外排水量提起金属块B。线断了,木块就不用提起金属块B,上浮,排水量减少,所以容...

全部展开

选A:
排水量等于物体所受浮力,排水量等于物体重量时物体重量时,物体悬浮。因为容器是圆柱形的,上下截面积一致。所以排水量比值等于液面高度变化比值。
起始状态时金属块B悬浮说明让金属B悬浮所需排水量为B的完全浸入排水量+木块A提供的额外排水量,假设这个数值为H。注意,这时A的排水量大于A的重量,因为要提供额外排水量提起金属块B。线断了,木块就不用提起金属块B,上浮,排水量减少,所以容器液面下降。
第一次液面下降的h1为木块A为金属块B提供的额外排水量,
第二次取出金属块B液面下降的h2为金属块B完全浸入排水量,
H=h1+h2,即金属块B的重量。
线断了以后木块A的排水量等于其重量,即第三次液面下降的h3.
木块A和金属块B的重量比值为:h3:H=h3:(h1+h2)
因为木块和金属块的体积相同,所以它们的密度比也等于重量比:h3:(h1+h2)
所以选A

收起

我感觉这一题与圆柱形的底面积与方块的底面积有关。以最后一步,拿走A后水面下降H3,试证如下:
设圆柱形底面积为S1,A的底面积为S2,原来A浸在水里的部分高度为h0,则有:
(S1-S0)*H0=S1*(H0-H3)
上式化简后:
S1*H3=S0*H0
所以:H3=(S0/S1)*H0
可以看出,下降的水面与底面积之比是有关系的。...

全部展开

我感觉这一题与圆柱形的底面积与方块的底面积有关。以最后一步,拿走A后水面下降H3,试证如下:
设圆柱形底面积为S1,A的底面积为S2,原来A浸在水里的部分高度为h0,则有:
(S1-S0)*H0=S1*(H0-H3)
上式化简后:
S1*H3=S0*H0
所以:H3=(S0/S1)*H0
可以看出,下降的水面与底面积之比是有关系的。

收起

6、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 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 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 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 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 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各自容 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若此时液体对 (2010•上海)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没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器中均无液体溢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 一道物理题,求解!要详细过程,thanks.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部面积不同(Sa<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在A容器的液体中,乙球浸在B容器的液体中,容 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在容器A中浸没金属球甲,在容器B中浸没金属球乙后,两种液体对容 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在容器A中浸没金属球甲,在容器B中浸没金属球乙后,两种液体对容 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在容器A中浸没金属球甲,在容器B中浸没金属球乙后,两种液体对容 1.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 1.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 5.(本小题8分)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A,在木块的下方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B,金属块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 (2010•上海)如图所示(2010•上海)如图所示,两个盛有等高液体的圆柱形容器A和B,底面积不同(SA<底面积不同(SA<SBS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球浸没在A容器的液体中 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和B,已知两容器内液面等高,且液体的质量相等.现将实心金属球甲浸没在液体A中、实心金属球乙浸没在液体B中,均无液体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