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增减效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06:04:03
人际增减效应

人际增减效应
人际增减效应

人际增减效应
人际增减效应
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显得不断减少的人,心理学家们将人际交往中的这种现象称为“增减效应”.

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可以成为好朋友,也可能分道扬镳。这说明,
人际交往及由此产生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结构,随主观、客观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人们都希望在千变万化的人际关系中能产生好的效果。怎样才能
如愿以偿呢?这就需要研究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所谓增(+),
就是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所谓减(-),就是人际交往水平的降低。
社会心理学中用人际心矩来表示...

全部展开

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可以成为好朋友,也可能分道扬镳。这说明,
人际交往及由此产生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结构,随主观、客观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人们都希望在千变万化的人际关系中能产生好的效果。怎样才能
如愿以偿呢?这就需要研究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所谓增(+),
就是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所谓减(-),就是人际交往水平的降低。
社会心理学中用人际心矩来表示人际交往关系的程序,它从负到正分
九个等级,即-4、-3、-2、-1、0、+1、+2、+3+4,每个大
等级中又可分上、中、下三个等级。
0级:是人际心矩坐标的中点,表示彼此互不搭界,既无好感,
亦无恶感。
+1级:彼此有好感,愿意交往。
+2级:主动为对方提供帮助。
+3级:自觉帮助,不求报答,为好朋友。
+4级:人际关系的最好状态,交往双方亲密无间,无话不说,
引为知己。
-1级:有看法,但能相容相处。
-2级:有对立,有冲突,互不接触。
-3级:已存报复之心,但尚未公开化、极端化。
-4级:人际关系的最坏状态,彼此仇深怨重,千方百计想给对
方施以报复。
人际心矩是可以变动的。甲和乙的关系,今天是0级,经过几次
接触,可能提高到正级,也可能下降到负级。当然,作为人际交往状
态的测量坐标——人际心矩不可能像物理距离那样纯客观,它有一定
的主观性。这一则因为彼此对人际心矩的判断不完全一样;二则因为
这种判断有时符合实际,有时不然。这说明,人际心矩不能仅仅从自
我感觉来衡量。双方的交往水平和相互关系,只有当双方的认知趋于
一致时,才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反映。
那么,影响人际交往关系,使人际心矩发生增减的因素主要有哪
些呢?
1.交往有效性。人们常说,感情在交往中增进。但严格说来,并
非所有交往都能达到此目的,只有有效交往才能增进感情、发展友谊,
无效交往可能适得其反。
什么叫有效交往?就是能使人产生快感的交往。例如,有的人好
做锦上添花的事,而不善于雪中送炭;有的人与别人讲话不善于察言
观色,常使对方难堪,此类的交往就达不到愉快的目的。
同样的交往方式,条件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朋友之间坦诚
相见,有利于友谊的深化,但与已有隔阂的同事直来直去地说话,常
产生误解。一个人身处逆境时,有时只是一句宽慰的话,也会使他引
你为莫逆之交。但“顺风”中的人,则无论你如何友善,他也未必引
你为知己。所以,人际关系的水平、条件不同,交往方式也应有所不
同。
2.交往品质。生活中,谁都愿意和热情、正直的人交友,而真诚
的人也容易获得朋友,这完全符合大多数人的交往心理。
人在交往中成长,但幼时的交往仅是生理上的需要,作为寻求友
谊的社会交往,则是有了自我意识后才有的。人生活在社会中,有一
种本能的安全要求,意识越成熟,这种要求越自觉、越发展。从这个
要求来说,真诚的人品是受人欢迎的。人对友谊的寻求,还包括感情
的倾诉和心灵的共鸣,它的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友谊的真实程度。
此外,人的自尊心也参与交往,因为互相尊重是以真挚感情产生的信
任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常人普遍具有的交往动机与心理,都使真诚的
行为成为受人欢迎的交往品质。此外,为人热情、友善、宽容等,也
是良好的交往品质,人们能从中获得愉快的交往感受,收获友谊之果。
3.交往需要度。交往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需要的程序因人因时
因地而异。犹如吃饭人人都需要,但饱的时候同饿的时候,觅食的欲
望不同。交往的需要不仅影响着人际间的交往主动性,也影响着交往
水平。交往的需要越强,交往的有效度就越高,所以锦上添花远不如
雪中送炭,顺境中的帮助远不如逆境中的支持,就因为两者的需要度
有悬殊的差别。人们大多具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需要并适时加以满足的
本事,别人不需要宽慰的时候,你再三再四地上门问候,这样的交往
就是次数再多,热情再高,人际心矩也是难以增值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