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文言文劝学的原文和翻译,字词翻译 文言虚词意义用法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还有师说 和上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1:10:10
高中的文言文劝学的原文和翻译,字词翻译 文言虚词意义用法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还有师说 和上同

高中的文言文劝学的原文和翻译,字词翻译 文言虚词意义用法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还有师说 和上同
高中的文言文劝学的原文和翻译,字词翻译 文言虚词意义用法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还有师说 和上同

高中的文言文劝学的原文和翻译,字词翻译 文言虚词意义用法 通假字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还有师说 和上同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黄泉古义:地下水,很深的地下水.例:下饮黄泉.   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8.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9. 用 古义:因为   今义:使用   10.跪 古义:蟹腿   今义:跪下
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   9.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一词多义
  1.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2.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递进关系)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或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3.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4.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5.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6. 之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无义)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4.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5.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7.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   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9.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10.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11.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12.学不可以已(省略句)
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yú).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yú)!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ān).郯(tán)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pán),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所以:用来.的.   [3]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4]受:通“授”.传授.   [5]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 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6]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7]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8]乎:于   [9]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10]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即以之为师.   [1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知,了解,知道.年:年龄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3]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4]出人:超出(一般)人.   [15]犹且:尚且   [16]众人:普通人.   [17]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8]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19]惑矣:(真)糊涂啊!   [20]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21]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 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22]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不”同“否”.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3]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4]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5]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6]相师:以...为师.   [27]族:类.   [28]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9]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30]谀(yú):阿谀、奉承.   [31]复:恢复.   [32]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33]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34]乃:竟   [35]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6]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7]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8]苌(cháng)弘:东周 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   [39]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40]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不必:不一定.   [42]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各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43]李氏子蟠:李蟠(pán盘),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44]六艺经传(zhuàn):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45]不拘于时:不被时俗所限制.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46]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47]贻:赠送
师说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比我多,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的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这是糊涂的!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道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句读)要学习,大的方面(解惑)却丢弃,我没见到他聪明在哪.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不如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了.这也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有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只是像这样罢了.   李氏的儿子蟠,年纪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为耻,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字词整理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   ③吾师道也:(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 老师)(者也判断句)   【之】   ①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 (结构助词,这)   ③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标志)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指示代词,那(些) )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强调,真是;表反问,难道)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传】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无】   ①孰能无惑:(没有)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10.君子不齿:齿,表并列.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4.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12.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   学于余.   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省略句   则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被动   不拘于时   所字结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重点背诵句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高考考点涉及到的文言实词有120个,虚词有18个,你可以参照考点复习的相关资料。网上出现的有错误。

分别百度一下就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