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写《机遇与勇气》的800字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8:06:21
求一篇写《机遇与勇气》的800字作文

求一篇写《机遇与勇气》的800字作文
求一篇写《机遇与勇气》的800字作文

求一篇写《机遇与勇气》的800字作文
.这30年,是中国发生巨变的30年.无论是从刚开始的包产到户,到今天的土地流转;无论是“胆子再大一点,脚步再快一点”,到今天的加入“世贸”,融入世界一体化;无论是沿海开放,到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乡村、城市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领域,都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回望30年中国奋斗历程,会产生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感.进步的步伐将永远不会停止!
[素材解读]
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素材,正是如此,它的话题使用性就非常宽泛.因此,只要把握其中的一个角度(变、新与旧、创新、成功、超越、想与做、影响……)就能成文,或者通过横向联系,找到与之相关的素材,也可以成文.或者展开逆向思维,如只是空想,却不去做的材料进行对比,也可以写就一篇文章.总之,思维的角度是很多的,就看是否善于抓住主要点了.
[运用实例]
话题1: 模式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
这30年,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这30年,中国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探寻出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
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单元”, 改革开放30年正为世界关注.在全球经济的低潮之中,人们争相评论“中国模式”,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并用新的眼光打量这不同寻常的30年.
话题2: 变化
记录历史足迹的不仅是那些影响国内外局势的大事,还有许多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比如“衣食住行”.中国百姓的生活变迁正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成果最为生动的写照.
民以食为天,网友们对食品供应的变化体会最深,63%的网友认为30年来“菜篮子”和“米袋子”都日渐丰富并充裕起来.一位网友留言说:“那些凭证凭票购物的紧巴日子,已经成过眼云烟,物资匮乏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们老百姓吃得越来越讲究,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无公害食品是我们追求的新标准.”
话题3: 魄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遵循人民的意愿,审时度势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光明征程.自此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哪里就有新气象.什么方面开放,什么方面就进步;什么地方开放,什么地方就发展.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话题4: 坚持与反思
应该看到,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反思改革开放,仍然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主流.这也是我们今天能够形成共识的社会基础.
改革仍是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必须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30年前,改革的开拓者喊出了“杀开一条血路”的口号,其实当年要对付的,更多的是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而今天改革者所面对的,则是各种矛盾和问题长期迁延所带来的巨大风险.这样的情势才真正需要“杀开一条血路”,奋力前行.因此,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对于推进改革开放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只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同时反思前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前面的道路才能更加辉煌灿烂.
话题5: 机遇与勇气
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在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点燃了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
当年在社会上身份暧昧的“个体户”,如今已被“老板”“企业家”等称呼所代替.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力量中,民企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改革开放打开了封闭的国门,古老的中国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毋庸讳言,开放必然面临风险.但30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地投身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才能创造更加光明的前途.
[佳作呈现]
话题:变
记忆深处的那道路
涓水流
那一年,我参加完高考,而且上了线.那时候,分数上线后再填报志愿.母亲说,让城里的舅舅参谋着报吧,他见多识广.
去城里填报志愿的前一天,下了一夜的雨.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带我上路了.我们一人推一辆自行车,母亲说,上了公路就能骑车了.
出了家门,我们就一脚踏进稀泥巴里.平时轻快如滑轮的两个车轱辘这时就像不上套的犟牲口,你拚命推它,它却死命打嘟噜.母亲说,淤泥糊住了车轮子,所以转不动了.母亲一边说一边找来一小片瓦喳往下刮车轱辘上的湿泥巴.别说,这个办法还真灵,泥巴被刮下来后,自行车推起来轻快多了.可是走不了几步,就又推不动了.母亲就又找了根小树枝一块一块往下刮.可是车轱辘上的淤泥就像冬天和小朋友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刮的间隔时间越短.原来十步一刮,慢慢得,八步一刮,五步一刮,甚至一步一刮.路上没有那么多现成的瓦喳或树枝,母亲干脆用手一块一块往下抠.路走了不到一半,我“哇”地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回头去拾被淤泥粘掉的鞋.母亲看了我一会儿说,要不你先在这儿等着,我把这辆车子推上公路后再来接你.
母亲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她的那辆自行车弄上公路,又一步一步返回来,再一步一步把我的自行车推出泥淖的,我记不清了.事实上,当时我光顾气恼和委屈了,压根儿没想到母亲.
走在公路上,我有想飞的冲动,自行车的车轱辘又变成了滑轮跑得飞快.可是,母亲看上去举步维艰,每蹬一下脚蹑子,都要使出全身力气似的.有时我想,如果是现在,我们可以搭车去城里,母亲就不用受那份罪了,可那时,只有在城里的车站才能坐上汽车.我有时又想,即便那时有汽车,母亲也一定舍不得花钱省力气.
志愿填完后没几天,我就接到了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如愿以偿实现了儿时的大学梦.从此,便很少走家乡的淤泥路了.可是那条承载了我的泪水和母亲的血水的稀泥巴路常常出现在我的恶梦里.
上个世纪90年代,我恶梦中的那条稀泥巴路终于成为历史,成为永久的回忆.
母亲说,现在走在街上,感觉好像走在城里,到处是公路.
从我居住的小城回老家有许多条路,不管走哪条,坐上车,几个钟头后下车,走三五步水泥路,再上几级水泥台阶,便能看到乡下老屋里的母亲了.母亲要是想女儿了,打开屋门,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朝路口摆摆手,便有车等她了.
三十年过去了,从家乡到城里的路程没有变,变了的是那条路.如果说昨天的路曾留下我和母亲的艰辛和跋涉,那么,今天的路,拉近了我和母亲的距离,承载着我和母亲的幸福.
素材运用:本文角度极小,通过在雨中行走,对家乡的那道小路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所用素材于我们是极其常见的,但作者却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因为这条路上浸透了母亲对女儿的亲情.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却又折射出家乡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暗合了话题.结尾部分提升了主题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