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这段时间里面,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或者说是什么背景?这期间有些什么战役呢?中国或者日本推出过什么举措之类的?我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20:46:38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这段时间里面,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或者说是什么背景?这期间有些什么战役呢?中国或者日本推出过什么举措之类的?我困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这段时间里面,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或者说是什么背景?这期间有些什么战役呢?中国或者日本推出过什么举措之类的?我困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里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这段时间里面,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或者说是什么背景?这期间有些什么战役呢?中国或者日本推出过什么举措之类的?
我困惑了,这么说来,第一次国共合作后面八年里面,几乎就全都是中国内部在革命吗?那么日本什么都没做么?那个时段日本在搞什么呢?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八年这段时间里面,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或者说是什么背景?这期间有些什么战役呢?中国或者日本推出过什么举措之类的?我困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差不多就这么些事吧,要是觉得不够,我再去查查看.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

全部展开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孙中山在合作中】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原先一直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并极力争取这些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但是这些国家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却使孙中山越来越失望,特别是1922年6月,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发动武装叛变,炮轰总统府,迫使孙中山离开广东到上海。孙中山从困境中沉痛地感觉到过去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和企图依靠军阀势力是靠不住的。与帝国主义的态度相反,苏联政府并不因为孙中山遭到失败而改变对他的支持。在陈炯明叛变时,苏俄政府的全权代表达林正在广州,同孙中山商谈国共合作问题。孙中山下决心采取联俄政策。在达林离开中国时,孙中山让陈友仁向达林转告他的话:“在这些日子里,我对中国革命的命运想了很多,我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了。而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的惟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联。”
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有力支持。因而他采取联共政策。而中国共产党从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中,进一步认识到工人阶级孤军作战,不能打败强大的敌人,要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同国民党合作。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指出:中国现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共产党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主张。7月,中共二大正式提出同国民党及其它民主派合作,组成民主联合战线,主张国共两党实行党外的平行合作。同年8月对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民主联合战线的建议。会议决定只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后,陈独秀等在上海会晤孙中山,向孙中山正式提出中国共产党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主张和具体途径。孙中山不顾国民党顽固分子的反对,对此表示同意,并赞同依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随后,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表、张太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相继加入国民党,并开始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但是,大多数共产党员都未加入国民党,并对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的方式,抱怀疑态度。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要求中国共产党绝对不能同国民党合并,不能以取消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政治面貌来换取合作,党必须保持自己原有的组织和严格集中的领导机构。
为推动国民党改组,1923年11月24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会议解决了党的三大没有解决的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决定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应努力争取“站在国民党中心地位”,就是要争取领导地位。为此,要积极促进国民党改组,在全国扩大国民党的组织。同时,还决定共产党在国民党中组织自己的党团,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挥领导作用。同月,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进一步说明国民党改组的必要性和改组的基本要求。接着,便在广州、上海等地开始党员登记,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许多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李大钊等共产党人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工作。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旧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重新解释过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主张。民权主义提出民权力一般平民所共有,不为少数人所私有;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主张,并规定制定劳工法,改善工人生活。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三民主义同三大政策结合起来,这就使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主要原则上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成为国共两党为之奋斗的共同纲领。大会通过了共产党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
改组后国民党实际上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成为国共合作的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国民党一大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革命运动有了初步的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借口对德宣战,派兵占我济南,夺取了胶济铁路经营权,攻占胶州湾和海军基地青岛。这样,日本军队控制了辽东、山东两大半岛,渤海湾几乎被完全控制。中国京畿重地直接裸露在日本的兵锋之下。1915年1月8日,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企图将中国完全变成日本的附属国。
(三)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扩张侵略连连得手,又获得了大量的战争赔款,其经济和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其扩张侵略的野心更加膨胀、强烈,于1931年又开始了对中国新的侵略进攻。先占东北,再侵华北,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时的中国统治者蒋介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的进攻持不抵抗政策。撤出东北的中国军队,使日本几乎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比日本大三倍的我国东北三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尽为敌有。这就大大增加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进行扩张侵略战争的物质资源和野心。它的贪欲越来越大,侵吞全中国的步伐越来越快。
1932年1月28日,日军对上海发动进攻;1933年3月4日陷我热河,逼近长城,威胁华北,图我全国。驻防上海、长城沿线的中国军队,同仇敌忾,英勇反击,以劣势武器与敌拼杀,以血肉之躯抗敌卫国。驻上海的军队极为英勇顽强,屡挫强敌,杀伤了大量敌人,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驻防长城的抗战将士,手持大刀,夜袭敌营,杀敌众多。抗日将士们的忠勇精神令人崇敬,他们的胜利振奋了人心,获得了全国人民、海外侨胞的高度赞扬和积极支援。
然而蒋介石却不顾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不顾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全国人民、爱国将士、海外侨胞“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强烈呼吁和要求,仍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当上海抗战时,迁都洛阳,远离日军侵华战火;不但不积极支援前线部队,致使他们孤军奋战最后失败,并且调离原防地,或肢解了这些部队。竟无耻地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对红军的诬称)”,“谁再以北上抗日请命”就“立斩勿赦”。蒋介石在大力压制全国抗日运动的同时,密谋与日妥协,于1933年5月3日在塘沽中日代表举行停战谈判。日方首席代表冈村宁次首先提出停战协议草案,并说这是关东军的最后方案,一字不容更改,要求中国代表在一个半小时内作允诺与否的答复。这哪是什么谈判,简直就是一个战胜国强迫战败国在投降书上签字!日本人的这种盛气凌人的狂傲态度是对中国人的莫大羞辱,令人愤慨!而中国代表却被迫在一字不容修改的日方提案上签了字。这个协议使日本对我国东北三省及热河、冀东、冀北等大片国土的占领合法化。如果日后中国要收回这些地区,那就成了非法。这样,这个协定也为日后日本对我国进行新的扩张侵略预设了借口和伏笔。
东北三省沦陷,长城失守,日军进关,逼近平津,华北危机;塘沽协定,丧权辱国。国民党政府对日一再妥协退让,却对一直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已经转进到抗日前线的红军加紧进攻、“围剿”,继续大打内战。这种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愤怒。一些爱国人士和将士积极谋求抗日救国之路。在此种形势下,痛失家园,极欲打回老家去,却被迫打内战的东北军将士,忍无可忍,终于在1936年12月12日在东北军爱国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爱国将领杨虎城两将军领导下,于西安发生了扣留前来督促张、杨打内战的蒋介石,以兵谏的方式“逼蒋抗日”的事变。对此义举,国民党政府和军队里的亲日派,调动大军进逼西安,要对东北军大施挞伐。在此事关是全国大打内战,使日本军国主义乘虚而入,得渔翁之利,陷中国于灭亡之灾;还是和平解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协同张、杨,经过积极努力,终于迫使蒋介石允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为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打下了基础。
此时,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日本,在侵占我国东北,并站稳了脚跟之后,继续扩大军力,扩充军备,为扩大侵华战争积极做准备。趁中国刚结束内战,还没有做好进行抗日战争准备的时机,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侵略我国的全面战争。从此我国军民开始了历时八年的艰苦卓绝的全面的抗日战争。
(四)
当时中日两国在国力和军力上敌强我弱,在战争初期虽然中国军队在一些战略要地(山西忻口、山东台儿庄等)对进攻之敌进行了顽强抵抗,并给敌人重大杀伤,但终未能阻止住敌人的攻势,半壁河山陷入敌手。
抗日战争一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战前线。八路军129师在平型关设伏,歼敌千余人,摧毁敌汽车百余辆,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我军英勇果断,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这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取得的首次大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不久,八路军又突袭了杨明堡敌机场,炸毁敌机24架。接着,又集中了百团兵力沿山西境内各条铁路线进行了大规模的破袭战:扒铁路、拔“据点”,毙伤了大量敌人。这些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山西战区内中国军队的正面防卫作战。
在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后,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八路军和江南的新四军分散深入敌后,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我军广泛发动与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地域辽阔的敌后战场。拖住了正面进攻的敌人,并迫使敌人从正面战场抽出一部分兵力,回师对付其占领区的日益发展壮大、对它威胁越来越大的抗日游击战争,使敌人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正面进攻,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华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抗日战争由开始阶段的“敌进我退”转变为“敌我相持”的局面。
在此种情势下,日本帝国主义改换了对华策略,由武力征服,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先是策动诱惑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叛国降日,在南京成立了伪中央政府,又通过各个渠道积极拉拢蒋介石,使其停止抗日,参与反共。
蒋介石的抗战原本就是被迫的勉强的,他既怕不抗战将使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损害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抗战又怕损耗势力,还怕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必不可免的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对他的独裁统治不利。因此,他虽在抗战,但总是念念不忘“反共”。在抗战初期一面讲“联共抗日”,同时又要“限共”。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并限制其抗日活动区域,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而后,又企图经过统一战线进行“溶共”。当敌人正面进攻停止,对蒋的压力减弱,并加紧诱降活动时,蒋介石就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日”转变为“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这一反动政策使滞留在敌后的大批国民党军队,不断与八路军新四军搞“磨擦”,并搞了几次大规模的“反共高潮”,因而被称为“顽军”。更有些国民党军队公开投降了日本,成为“伪军”。此种情势使我抗日根据地军民面对着日、顽、伪三股势力的夹攻。
1942年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最为艰苦困难斗争最为残酷的时期。1941年末,日本帝国主义不顾对华战争已陷入持久胶着状态,又实行其南进政策,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直接与美英等军队作战。为了能从占领区抽出更多部队赴太平洋战场,并使在华占领区成为进行太平洋战争的有力基地,日军极欲迅速削弱和消灭这些地区的抗日力量。于是向这些地区增调兵力,加紧“扫荡”、“围攻”,到处修碉堡、建“据点”,实行“囚笼政策”,及“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蚕食”、“清乡”“集家并村”,制造“无人区”等等,制造了多个大惨案,妄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军民的抗战意志。使根据地有的变为敌占区,有的成为游击区,而中心区大大缩小。加之华北遭遇大旱,给抗日军民带来极大的困难和考验。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依靠抗日军民的坚强团结,采用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游击队、民兵相配合;“中心区”、游击区、敌占区的斗争相配合;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相配合;积极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及挖“抗日沟”等各种斗争形式与方法;同时采用“敌进我进”,对敌占区派出短小精干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公开活动与秘密活动相结合,袭扰敌人,惩治死心塌地为敌服务的汉奸,灵活机动的与敌人进行斗争。经过一年多极为艰苦顽强的斗争,我抗日军民终于挫败了敌人,保存了自己,度过了难关,继而恢复和扩大了根据地,发展了抗日力量,迎接反攻的到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了东南亚大片领土和太平洋多个岛屿,严重侵害了美英法荷等国的利益,使美英等国从原来的对日实行绥靖政策,转变为积极抗日,加强了对华援助,并且出兵在上述地区进行反击,大肆轰炸日本本土。这时野心虽大但又严重先天不足的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树敌过多,战区过大,战时过长,消耗甚巨,已精疲力竭,但仍拒不投降,依然顽抗。为了早日结束战争,美国向日本本土投了原子弹。刚刚结束了对德作战的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歼灭了日本关东军主力。这最后一击,使日本帝国主义再无力支撑,终于在1945年9月2日宣布投降。历时14年之久的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
这场战争,使我国大片土地被蹂躏,伤亡3500多万同胞,经济财产损失达5.6千亿美元。是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遭受的空前浩劫。参加对日作战的美、英、苏等国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至于挑起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日本,其损失亦甚惨重。正像俗话所说的那样:“玩火者必自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先是占领别国,后是被别国占领;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这真是一场悲剧,值得日本人民深思。

收起

那八年,中国一直在内战,国民党内部的与国共之间的
而日本一直在准备侵华
(具体年月日与事件我就不粘贴了啊,就针对你的问题一一回答)
虽然国民党的执政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上海的发展。但是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它的黄昏,之后日本侵华,国民党逐渐消灭了西北西南的异己势力,统一了非日占区,自己也元气大伤。
你可以看看那些研究二三十年代的文章
总体说来,这是一个中华复兴非...

全部展开

那八年,中国一直在内战,国民党内部的与国共之间的
而日本一直在准备侵华
(具体年月日与事件我就不粘贴了啊,就针对你的问题一一回答)
虽然国民党的执政取得了一些进步,比如上海的发展。但是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它的黄昏,之后日本侵华,国民党逐渐消灭了西北西南的异己势力,统一了非日占区,自己也元气大伤。
你可以看看那些研究二三十年代的文章
总体说来,这是一个中华复兴非常有希望的时期,1929年的大萧条让西方资本侵略的势力有所减弱。
但是民族内部不团结的传统让复兴的希望随着日本政权的一步步倾向于大陆政策(少壮派刺杀首相等等事件)而破灭,直到被日本摧残得一穷二白。

收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 主要就是剿灭军阀.
日本那时候还没有在满洲里屯兵.没有什么著名战役.只有局部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主要是剿灭军阀,当合作破裂之后,演变成了军阀混战,直到1930的中原大战之后才基本消停,之后,蒋介石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共产党上。不能认为日本在这个时期什么也没做,他们一直在做侵略中国的准备,很快就有动作了,31年的“九.一八”,正式开始武装侵略中国,六年之后,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全部展开

第一次国共合作,主要是剿灭军阀,当合作破裂之后,演变成了军阀混战,直到1930的中原大战之后才基本消停,之后,蒋介石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共产党上。不能认为日本在这个时期什么也没做,他们一直在做侵略中国的准备,很快就有动作了,31年的“九.一八”,正式开始武装侵略中国,六年之后,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