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商纣王之间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我想知道比干和商纣王的故事,有关挖心的那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6:52:46
比干商纣王之间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我想知道比干和商纣王的故事,有关挖心的那篇.

比干商纣王之间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我想知道比干和商纣王的故事,有关挖心的那篇.
比干商纣王之间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我想知道比干和商纣王的故事,有关挖心的那篇.

比干商纣王之间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我想知道比干和商纣王的故事,有关挖心的那篇.
商 纣
  商朝最后一任君王.名辛,为帝乙的儿子,史称为纣王.筷子的发明者,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虽材力过人,然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遂导致民怨四起.周武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商者八百;战于牧野,纣军败,自焚于鹿台.
  近600年的商王朝不乏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开国的成汤到中兴的盘庚以及鼎盛时期的武丁,都是强大昌盛的代表.听听《诗经》里唱的就知道了:“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那时,商王朝的势力范围已经北达今天的内蒙,南到长江流域,西抵青海湖,东至渤海辽东半岛.然而商王朝历经17世31王,谁的知名度也比不上帝辛(即纣王),“比干剖心”的事迹把他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3000多年来,“商纣”几乎成了荒淫暴虐的代名词,而比干则成了中国历史上以死谏言的亘古忠臣.
  立嫡
  出卫辉市向北,15分钟车程就到了位于顿坊店乡的比干庙.记者赶得巧,几天前,这里才换了新“庙主”,“比干林园开发建设公司”刚刚挂牌成立.因为非典的影响,没多少游客,“庙主”郑秀博陪著记者边看边聊起了这座古庙的沿革.
  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封比干墓于此,到了北魏,孝文帝因墓建比干庙,后来唐太宗、宋仁宗、元仁宗3个皇帝都曾下诏对比干庙进行维修.如今我们看到的比干庙是明朝弘治年间重建的,占地130余亩,是一个坐北朝南的长方形院落.影壁、山门、二门、三门依次排列,主要建筑石坊、碑廊、拜殿、大殿保存完整,都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院中古柏蓊郁成林,建筑古朴壮观,果真是千古名庙的仪态!
  山门显然是新建的,“比干庙”3字是我国著名的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所书;二门门楣上书写著「谏臣极则”4字,原为晋代书法家崔承灏所题,意思是说比干是历代谏臣学习的榜样.从庙里诸多的碑文题刻能看出,比干的言行对后世历代官吏有著深刻影响.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把比干和夏朝的关龙逢、战国的屈原、三国的诸葛亮和唐朝的魏征同列为敢言直谏、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爱国者.比干的事迹,在中国已经流传了3000多年.
  比干是殷商时期沫邑(今河南淇县)人,是商朝第16代王帝乙的弟弟,按照商朝的继承法,长子继位,次子分封.比干既是封王,又是当时商朝最高的政务官“少师”.帝乙在位很短,临终时,他与两个弟弟比干和箕子商量王位继承人的事,箕子建议立贤能善良的大儿子微子,比干则主张让小儿子帝辛继承王位.比干说,微子虽是长子,但不是帝乙的正妻所生,帝辛虽小,却是嫡子.最终帝乙采纳了比干的意见,让帝辛继承了王位.其实比干力争帝辛继承王位,并非完全为了维护商朝的继承法,更重要的是他偏爱这个侄子.据太史公的记载,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无论是头脑还是四肢,都很发达.有一次王宫的一根顶梁柱坏了,工匠要搭一个架子,把梁顶住,再换上新柱子.帝辛说,你们别麻烦了,我用手托著房梁,你们换吧!
  纣王即位之初的表现,能称得上英明君主,他亲率大军东征徐夷(今徐州一带),在战场上往来冲杀、骁勇无比,吓得徐夷酋长反绑著双手、口衔国宝玉璧,穿著孝服、拉著棺材向纣王投降.纣王率领军队一直打到长江下游地区,东夷部落纷纷臣服.当纣王凯旋时,比干带著文武大臣,步行几十里前往迎接,当时的民谣甚至唱道:纣王江山,铁桶一般……
  剖心
  但很快纣王就“腐化堕落”了,他大兴土木,强迫奴隶为他修建宫殿,还建造了一座高高的摘星楼,整天在上面与美女、美酒相伴,朝朝笙歌,夜夜曼舞,从此商朝的国都就改名为朝歌(今淇县)了.
  史书上记载纣王的种种劣迹完全能让读者忘记他曾经的功劳,而且每一桩都少不了坏女人妲己.纣王有次正和妲己饮酒,远远望见一老一少正在渡河,小的走在前面,已经过河而去,老的落在后面犹豫不前.纣王说:小孩骨髓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怕冷.妲己不信,纣王就命士兵把两人抓来,用斧子砸开他们的腿骨让妲己看.这条河从此被叫做“折胫河”.
  比干看到纣王的所作所为,就坦率地直谏,并带著他去太庙祭祀祖宗,给他讲历代先王的故事:商汤创业时的艰难,盘庚用茅草盖屋,武丁和奴隶一起砍柴锄地,祖甲约束自己,喝酒从来不过3杯,唯恐过量误国……纣王表面点头称是,但并不真正改过,而且愈加荒淫暴虐.他不但在王宫里“流酒为池,悬肉为林”,而且还表演“真人秀”,“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间,是为醉乐”.
  纣王的爱妃妲己喜欢看人受虐的情景,有一种叫做炮烙的刑具,就是她发明的:用铜做成空心的柱子,行刑的时候,把犯人脱光衣服绑在柱子上,再把烧红的炭火放进铜柱子……
  妲己说她有辨认腹中胎儿是男是女的本领,纣王就抓来100个孕妇试验.妲己让她们先坐下再站起来,然后对纣王说:先抬左腿者是男,先抬右腿者是女.纣王不信妲己就命人当场剖腹检验……
  比干看到纣王和妲己害人取乐的场面,气得浑身发抖,一边自言自语“我是皇伯,强谏于王”,一边疾步走到纣王面前,直言他的错误,并且请求将妲己斩首,全门赐死!纣王愤愤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比干继续说:当年汤王时,天下大灾,饿殍塞途,汤王下车抚尸而哭,自责无德.又立即开仓济贫,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天下称颂.你今天的作为与先王的仁政背道而驰,若不改悔,天下就危险啦!纣王听完气得拂袖而去.
  比干回到家中,请来箕子和微子商议,让他们向纣王进谏.第二天,箕子去劝纣王,纣王却将箕子的头发剪掉,把他囚禁起来,微子进谏,纣王依然不听,微子只好抱著祖先的祭器远走他乡.大臣辛甲进谏了75次,纣王丝毫不改,于是投奔了周文王;许多大臣看到纣王已经无可救药了纷纷弃商投周.纣王已经落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而此时,周武王率军东征已经打到了孟津,大小诸侯背叛殷商来和周会盟的有800多个,商王朝已是风中残烛了.
  比干觉得为人臣子不能像微子那样说走就走,就是杀头挖心也得据理力争.“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不从且死,忠之至也.”他冒著灭族的危险,连续3天进宫抨击纣王的过错.
  纣王被比干批评得无言以对,恼羞成怒地喝问:你为什么这样坚持?比干说:“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士有诤友,下官身为大臣,进退自有尚尽之大义!”纣王又问:何为大义?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学此无道之君,难道不怕丢失了天下吗?我今日进谏,正是大义所在!纣王听到这里勃然大怒,于是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说罢,命人剖胸取心,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己让? 今天,当我们在太史公的帮助下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仍能嗅到浓浓的血腥,3000多年前那惨烈的一幕几乎抹去了整个商王朝的亮色,而比干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却长留世间,引领著历代谏臣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在中国几千年的官僚历史上,忠臣劝谏可谓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人臣者因直谏而遭难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的几乎历朝历代都有,文学作品中类似的情节更是比比皆是,其中无疑有比干的“模范”作用.3000多年前,比干就为后人创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死忠”标准,正如后人评价的“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甚于比干”……
  另一方面,“比干剖心”的故事之所以在民间妇孺皆知、长盛不衰地流传,也是因为它恰好符合国人传统文化的心理,首先是“报恩”的情结,纣王能继承王位,比干起了关键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比干有恩于纣王,但纣王恩将仇报,立刻引起人们的巨大愤慨;比干忠心为国,更易激起老百姓的同情.其次,纣王做的种种坏事似乎都是妲己唆使的,这就更迎合了“女人是祸水”的传统文化心理.那个和纣王差不多坏的夏桀身边不也有一个妹喜吗?
  “最著名的就是这通魏孝文帝的《太和碑》了,它上面刻录著孝文帝写的《吊比干墓文》.这是比干庙里最早的一通石碑.”大眼看去,这石碑并无特别之处,仔细看确实与众不同,碑身四面竟都刻有文字(如图)!石碑阳面的正文是魏碑字体,瘦硬峻峭,据说是南北朝大书法家崔浩所书,素与龙门20品齐名,为当今国内罕见的书法极品!孝文帝写的这篇碑文后人评价也很高,文章的开端以犀利的笔锋痛斥殷纣王的“猖败暴虐”,接著热情地颂扬了比干忠贞正直,抒发了对这位亘古忠臣的敬仰与怀念,惋惜比干生不逢时,不能为北魏的宏图大业直谏进言,最后,孝文帝还用较多的笔墨幻想比干驱龙驾凤,遨游在天国人间的情景,文章行文浪漫,语言瑰丽,依稀有屈原《离骚》的影子.
  公元494年,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的第二年,路过汲县(今卫辉市),以“太牢”之礼(最高规格的祭祀方式)祭拜了比干,又派大臣建庙立碑,从此才有了比干庙.拓跋宏为什么要建比干庙,他为什么如此推崇比干,其中还有一段渊源.
  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人物,他本是鲜卑族人,但他却推行汉化运动,他禁止胡服,断鲜卑语,自己带头改汉姓元,公元493年,决意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这一系列奇特的举措,为中外历史所罕见.拓跋宏之所以敬仰比干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拓跋宏生于公元467年,从小由太皇太后冯氏抚养,因拓跋家延续著汉武帝“立其子杀其母”的规矩,他的亲生母亲和祖母早就被赐死了.拓跋宏4岁登基,他的父亲献文帝被尊为太上皇,朝中大权完全由冯氏掌控. 自打“比干剖心”之后,这桩千古奇冤就成了历代文人名士的同题作文,比干庙里众多的碑刻诗文就是明证,英明的君主惋惜比干生不逢时,仕途坎坷者则借古讽今,感慨自己的命运,还有许多为人臣者唏嘘感喟做忠臣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