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1:17:05
如何培养孩子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关键是知不知道问题、能不能发现问题以及会不会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强化孩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起点.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孩子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新思维、创造发明.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呢?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引发思考的“导火索”,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就能引发孩子遏止不住地思考和问题,让孩子的思维打破常规,更加开阔 ,开始去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孩子问题意识的方式有很多种,问题引领——即“发问”是其中的一种.
怎么通过发问来引导孩子的问题意识?其实,向孩子发问的问题有好些种类:记忆性问题,批判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好奇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聚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以《上下五千年》中的“西安事变”为例,我们可以用各种类型的问题去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记忆性问题:
1.谁是“西安事变”的主角?
2.“西安事变”的主角、配角都干了些什么?
记忆性问题一般涉及“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即使记忆类问题,如能引发思考或争论,亦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比如,“主角”问题可能会引起争论,但在争论中孩子会将参与历史事件的“人物”记得更牢.
聚合性问题:
1.为什么“西安事变”打不起来?
2.作为“囚犯”的蒋介石,凭什么举足轻重?
聚合性问题多用“为什么”、“怎么样”来引导发问.聚合性问题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有一定的刺激性、挑战性,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注意.
发散性问题:
1.如果没有发生“西安事变”,中国的历史可能会怎样?
2.如周恩来无法去处理“西安事变”,你认为另派谁最合适?为什么?
3.如果蒋介石在逃跑时摔死了,会是什么后果?
4.如果蒋介石逃出西安,历史会怎么发展?
5.如果张学良被亲日派刺杀,“西安事变”会产生什么变化? 6.如果张、杨中离间计而反目火并,共产党、国民党会怎么行动?
7.如果历史上没有张学良这个人,中国历史上还有“西安事变”吗?
8.如果没有杨虎城,“西安事变”会发生吗?能成功吗?
9.如果你是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头子,你会怎么做?
10.如果历史可以重演,你希望“西安事变”怎么发展?
11.给“西安事变”设想一个最糟糕的结果.
12.请提出一个你自己的发散性问题?
发散性问题既然是“发散性”的;在“如果”以后,几乎可以使用任何疑问词发问.发散性问题很容易引发孩子更多的问题.老师和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发散性问题去组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诸如辩论、课堂讨论、墙报论坛等(作为家庭教育,也可以是随意的家庭讨论,或正式的家庭辩论),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演绎推理的能力、归纳推理的能力.
评价性问题:
1.在“西安事变”中,该不该杀掉蒋介石?
2.张学良是否是“西安事变”无可取代的人物?为什么?
3.“西安事变”中的人物,如果可以少掉一个,那是谁?为什么?
4.如果“蒋委员长”是个小丑,“西安事变”的价值在哪里?
5.杨虎城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吗?为什么?
评价性问题与发散性问题可能产生交叉.评价性问题的设计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有学者做研究后发现,能够产生问题的学习是最有创造性、最有效的学习.当然,如老师和家长的发问富有创造性、合理性、挑战性、探索性、刺激性、逻辑性、开放性、启发性、生动性、活泼性、想象力、吸引力……就可以成为问题的酵母,诱发学生的产生更多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查找资料,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在引导孩子产生问题意识时,需要注意的是:
1.不允许来自家长、老师或同学的批评
2.问题多多益善
3.鼓励交叉式的、混合式的问题
4.如果老师必须作出评价,也会是鼓励性的评价或改善性的建议
需要强调的是,引导孩子产生问题意识的精髓是激发学生“产生问题”,而不是家长或老师的发问.问题引领的方法只是培养孩子问题意识的一种方法,还有其他很多,如兴趣引导,活动引入,为孩子的好奇心创造条件等等.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