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在进行改革,中国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日本却大获成功,原因何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提示:中国的两次改革分别为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日本的改革为明治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3:45:57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在进行改革,中国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日本却大获成功,原因何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提示:中国的两次改革分别为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日本的改革为明治维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在进行改革,中国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日本却大获成功,原因何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提示:中国的两次改革分别为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日本的改革为明治维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在进行改革,中国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日本却大获成功,原因何在?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提示:中国的两次改革分别为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日本的改革为明治维新!) 字数600-800左右,懒得翻书,分数虽然不多,还望见谅!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在进行改革,中国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日本却大获成功,原因何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提示:中国的两次改革分别为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日本的改革为明治维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 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3.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又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上面的两个原因,以第一条为最主要,下面仔细说一下我的理由: 至于有人说失败是因为“主观方面,中国资产阶级发展不彻底,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方面,中国封建反动势力太强大,严重阻碍.”这个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但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这里的主客观因素日本和清代都也有这个问题,日本的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甚至比中国还强大,比如日本改革之后,日本九州的封建势力就发起对新政权的武装进攻.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在教科书和主流媒体的影响下,人们基本上认为戊戌变法运动是慈禧太后镇压的,慈禧太后是阻碍中国进步的祸根.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甲午惨败,老佛爷岂能无动于衷?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光绪帝帝素怕慈禧太后,待到慈禧太后坦露心迹,抑郁顿释,也就在几个书生的簇拥下放胆行动起来,恨不得把一千年的任务在一个礼拜之内便大功告成.欲速则不达,反而适得其反,得罪大批既得利益者.光绪帝和维新派全变、大变的急进变革主张,造成整个社会结构的强烈震荡,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光绪帝严惩阻挠变法的官员,树敌太多.至于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又在庞大士人群体中引起普遍恐慌. 几个书生的所做所为就要导致清朝的崩溃了,慈禧太后不得不走出来稳定政局,吞下“血腥政变”的恶果.在处理戊戌变法上,慈禧太后有功无过.(对专制腐朽政府有功,对人民有剧毒.)慈禧太后当时要是真的要像武则天那样有野心,那她为什么不称帝呢?(如果你和一个有夫之妇有通奸之实,那你为什么不和她结婚呢?)因为种种原因,慈禧太后已经被丑化的不能再丑化了.(本来丑的就算用浪费北洋舰队全年军饷买来的胭脂涂抹在脸上也依然丑陋) 慈禧太后是支持改革的,(她也支持刀枪不入的义和团)这个由她自己主导的新政证明了这一点,“前因中外积弊过深,不得不因时制宜,力加整顿.而宵小之徒,窃变法之说,为煽乱之谋.业经严拿惩治,以遏横流.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须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但处在那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她不具备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应有的知识素养.她没有主动吸纳新知识的渴求和行动,因而在不少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如认为修铁路破坏风水,火车要用驴马来牵引等等(但这也不能全怪她,那个时代的知识背景就是如此).她的无知影响到她所支持的洋务运动和同治中兴的实绩.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受教育水平和时代的局限性,她对事态的严重性、改革的进程和目标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通盘考虑,在外力的刺激下被动地调整政策.在新政实行后,还是犯了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的冒进的错误,日本的维新用了20年完成,而慈禧太后用了8年.由于改革的步子太大太快,导致政局不稳定,导致权力下放,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保路运动.这里强调一下,清朝的灭亡不是因为通常说的什么腐败,而是自己的改革大跃进.这和当年苏联解体的原因相似,苏联解体不是因为腐败,而是激进的改革. 从国际环境上.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而清朝戊戌维新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因为中国土地大,人口多,发展起来对其他国家不利,而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其他国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无所谓好坏来评价他们的侵略行为.正是为了让中国这个睡狮永远也不醒来,西方对日本的改革维新大力扶持,而对清朝晚期的戊戌变法采取破坏行动.所以,从国家利益角度来说,西方抑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从东西方第一次碰撞就开始了,西方抑制中国的政策现在还在继续,并在可预见的将来持续下去.西方对中国的抑制和中国姓封,姓资或者姓社无关的.而日本土地面积小,再怎么发展也不会对西方构成严重的威胁,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自明治维新起就一直受到西方扶持的原因,用一个强大的日本控制中国的发展.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和日本都在进行改革,中国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日本却大获成功,原因何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提示:中国的两次改革分别为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日本的改革为明治维 近代中国和日本背景相似,而且都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西方,为什么30年后甲午战争中国却败给了日本?遭受西方侵略的经历也相似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事件有哪些?我们老师说不包括20世纪30年代,是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30年代之间的日本侵华事件.将具体点哦.背景,经过,结果,对中国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日本于19世纪90年代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中国进行的重大改革分别是什么? 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中国进行的重大改革分别是什么? 19世纪90年代中期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的时间为( ).A.19世纪4、50年代 B.19世纪5、60年代C.19世纪6、70年代 D.19世纪7、80年代2.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著作有( ).A.《新学伪经考》 B.《日本变政考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三例重大史实及其严重危害揭露其罪行. 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的历史潮流对中国和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的改革对两国历史进程有什么积极影响 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俄国的改革有哪些相同的背景 为了摆脱困境,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进行了什吗改革 中国近代史在正当的对外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是在: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40年代 C、19世纪60年代初期 D、19世纪60年代中期理由? 19世纪60年代,日本面临的障碍是什么 19世纪60年代是世界近代史上不平凡时期,中国、美国、俄国、日本针对当时的社会问 高中历史题“列举19世纪-20世纪4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的四项滔天罪行.现在只知道南京大屠杀是一个... 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中国制造的三次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