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13:14:56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科学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正确的道德导向是道德建设的核心
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土壤
合理的道德奖惩是道德建设的手段

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倡导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诚信友爱为从道德层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我们需要从理论基础、思想根源、时代内涵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诚信友爱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是一切为了人,一切有利于人。“为人、利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计未...

全部展开

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直倡导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诚信友爱为从道德层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我们需要从理论基础、思想根源、时代内涵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诚信友爱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是一切为了人,一切有利于人。“为人、利人”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计未来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虽然没有使用过“诚信友爱”这样中国式的用语,但真正把“诚信友爱”提升到理论高度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他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书中,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提出的社会和谐的主张,其中内在地体现了诚信友爱的思想。首先,马克思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提出要消除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改变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到的非人待遇,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冷酷无情的“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被“淹没在利己主义冰水之中”的人的思想和精神解救出来。其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变为“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即人与人的关系是真正的友谊、合作与和谐相处。第三,马克思所设计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全新的道德类型。这种新的道德要求,在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无私、平等、友爱、自由的和谐关系,它既是人类共同的、最高的道德要求,也是人类道德进步的最高目标。因此,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作为价值取向。
诚信友爱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底蕴
诚信友爱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思想史上,在儒家、道家的言论中有着深厚的思想底蕴。
诚信的本意是指对人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诚与信是相通的,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主要讲的是个人内持品德;信体现在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主要讲的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言行一致,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诚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诚信看作是“立人之本”。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倡导诚信无欺,反对欺诈虚伪。孟子把修养诚信看作是做人应走的正道,“思诚者”是“人之道也”。王安石断言:“人无信不立。”可见,在中国传统伦理中,诚信被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志,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无此便无以立足。其二,把诚信看作是“立政之本”。孔子认为,立诚信、取信于民是关系国家政权稳定乃至兴衰存亡的重要问题。如果国家缺少诚信,社会秩序必将是一片混乱,其害不可胜言,反之,如果人皆守信,既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又能保持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荀子还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来说明诚信与否和国家政权兴衰存亡的关系。他说:“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这就是说,取信于民是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兴旺发达的根本。其三,把诚信看作是“进德修业之本”。诚信是从事商业乃至各行各业兴旺发达的道德保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不能靠欺诈等手段来谋取利益。管子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意思是说,不讲诚信的商人不能从事商业,不能以商谋生。中华传统商业中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诚信美德,强调的都是以诚信为本,才会事业有成。
崇尚仁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仁爱思想。孔子提出了 “仁者爱人”的思想。这里的“爱人”,就是要对人有同情心,乐于关心人、善于帮助别人。墨子则提倡“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墨子的“兼爱”就是博爱,他要求对一切人都同样相爱,没有差别,不分等级。鼓励人要不相欺侮、不相傲视,和睦相处,进而达到“兼爱”的理想境界。墨子还大声疾呼:“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这充分体现了他尽己为人、利人助人的仁爱精神。如果说孔子、墨子所提倡的仁爱是共性的、抽象的,孟子所描绘的尊老爱幼则是个性的、具体的,他要求人们不仅要敬爱自己的长辈,而且要推广到敬爱别人的长辈;不仅要疼爱自己的子女,而且要扩大到疼爱别人的子女。当然,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阶级社会里,以上这些思想、主张从根本上说是无法实现的。但也应该看到,“仁爱”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所反映的共同人性、共同情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已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社会公德,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日月几易,“仁爱”精神已渗透于中华民族血脉,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强大内在动力。
诚信友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内涵
诚信友爱从来都是历史的、具体的,它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当今时代,诚信友爱不仅是一种品行、道义、声誉,更是一种责任、准则、资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诚信友爱也必然注入崭新的时代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诚信友爱是指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中华民族历来有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美德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社会多样化发展趋势加快,社会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人民内部矛盾时有发生,这使得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社会氛围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鼓励人民群众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倡导多为社会服务,多为困难人群提供帮助的社会风气。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由之路。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信条和准则,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诚信水平,特别是信用意识、信用精神和信用原则也应得到充分的发展。诚信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最基本的品德,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从业人员的基本道德要求。健全社会信用,培养公民的诚实守信品德,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要倡导社会诚信,越需要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础。没有诚信,人际关系紧张,就不会有友爱;没有友爱,就不会有和谐。只有大力营造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才能把各种社会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力。
其二,诚信友爱是指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而且需要全体人民的力量。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高度和谐的社会既取决于人较好地融入社会,也取决于社会为人创造较好的发展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追求全体人民之间的和睦相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管理模式正在融解,单位的人正在转变为社会的人,单一的人正在变为多面的人。身份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甚至所有制之间的社会流动空前加快。传统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概念,正在发生分化。新的职业、身份、阶层在不断生成。在这种情况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从制度上保障全体人民地位的平等,特别是竞争机会的平等,逐步消除户籍、教育、就业、身份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保护全体人民的合法权益,而且要在社会阶层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平等友爱、和睦相处、融洽和谐、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环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诚信友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道德作支撑,以制度作基础,以法律作保障,引导和规范全体人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诚信友爱品质,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收起

社会主义有道德吗?
官员猛烈贪污+资产阶级疯狂剥削+强盗流氓横行+官匪勾结

社会主义道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其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公民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公民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其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

全部展开

社会主义道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其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公民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公民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做一个称职的劳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其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人们的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做一个好的家庭成员,必须遵守家庭美德。其主要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出现了具有明显差别的不同群体,他们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思想认识、文化素质、心理特征都不同,如果不做具体分析,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公民道德建设的效果肯定不会好。这就向我们提出两个重要课题:一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二是把理想信念与公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就是说,公民道德建设不能脱离我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不能脱离广大公民的实际生活,而应该努力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公民喜闻乐见,并能够在广大公民的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领域中切实发挥作用。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培养文明行为,抵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风气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制体现公民的根本意志。要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教育,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关的法律,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依法加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管理,制裁和打击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不文明行为,才能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