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学采用怎样的历史阶段分割方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6:47:11
马克思主义史学采用怎样的历史阶段分割方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采用怎样的历史阶段分割方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采用怎样的历史阶段分割方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采用怎样的历史阶段分割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一词始见于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把它定义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是很丰富的.构成列宁主义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①帝国主义理论.②无产阶级革命理论.③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④无产阶级专政理论.⑤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⑥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主题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过程中,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总结中国、借鉴他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所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发展的新阶段 详细的说是这样的 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其理论功能的演进来看,可划分为醒世、创世、治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互为补充,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又是对前者的发展、完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被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始终不失其经典性的意义.三个阶段,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古典主义阶段 1.马克思主义的古典主义阶段,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典理论成型阶段.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国际古典的共产主义”阶段(《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257页).它是伴随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而带来的工业化在理论反映上的最新和最高成果. 古典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它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已有相当暴露;工人阶级作为完整意义上的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人类思想发展也已取得重要成果,特别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条件;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已达到了新的程度,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细胞学说等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科学文化条件;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对立已经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成熟的理论指导,因此,无产阶级对理论的需要,更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备条件. 2.古典主义的核心人物是马克思,代表人物有恩格斯及其同时代的工人运动领袖,如李卜克内西、倍倍尔、普列汉诺夫等. 3.古典主义的研究核心是无产阶级革命,概括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4.古典主义的历史使命或理论功能是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古典主义又可称为“醒世学说”.其主要理论成就有: (1)为唤醒无产阶级的自觉意识,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即发现了唯物史观.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 (2)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又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也揭开了资本主义伪善的面纱;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揭示,成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最有力的论证:“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7页) (3)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4)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写作就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除此之外,目的更在于为“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进行理论准备.为使无产阶级尽快形成为阶级,“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并“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5)无产阶级靠什么途径来消灭资本主义呢?“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并且,只有用革命的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才能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同时在暴力革命之后,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必须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 (6)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在于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 (7)无产阶级能否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他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但是,只有联合起来的无产阶级并同农民结成联盟的无产阶级,才能最终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8)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的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应当是怎样的呢?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价值社会提出了设想:“首先将根本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管理权.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这样,竞争将被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消灭,而为联合所代替.因为个人管理工业的必然后果就是私有制,因为竞争不过是个别私有者管理工业的一种方式,所以私有制是同工业的个体经营和竞争密切联系着的.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代替它的是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共同协议来分配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所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说法.所以共产主义者提出废除私有制为自己的主要要求是完全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17—218页) (9)马克思恩格斯在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理论思辩,当然,我们丝毫没有否认马克思恩格斯积极领导和参加工人运动的意思,但其理论体系的显著特征就是以思辩为主,其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在于为后人提供了实现价值社会的“哲学解”,其理论体系的实践意义“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列宁选集》第3卷第603页) 二、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阶段 1.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的产生是随着革命中心由西向东的转移及资本主义由垄断向帝国主义的转变而产生的.列宁主义产生于帝国主义链条薄弱环节的东方俄国,主要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中国. 2.列宁主义的核心人物是列宁,首要代表人物是毛泽东,代表人物有斯大林、铁托、金日成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代领袖人物. 3.列宁主义的研究核心是如何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创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列宁主义阶段,列宁的主要贡献是一国胜利学说,是在各种矛盾的焦点及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境首先实行突破的理论.毛泽东的主要贡献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并同列宁一样,探索了社会主义的初始模式. 4.列宁主义的历史使命或理论功能是在零起点的基础上,创立社会主义制度,验证古典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古典主义的价值社会变为对象社会.因此,列宁主义又可称为“创世学说”.列宁主义的主要理论成就有: (1)列宁主义首先验证了古典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以列宁而言,这种验证又是在发现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即发现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结论.毛泽东则依据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实际,提出并更加彻底地验证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更为独特的暴力革命学说. (2)列宁主义验证了古典主义的国家学说,指出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此基础上,列宁构筑了苏维埃政权.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也结合本国具体条件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一度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足可以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垒的社会主义阵营. (3)列宁主义验证、发展、丰富了古典主义的建党学说,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建党原则. 5.毛泽东的思想同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功能是一致的,正如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因此,毛泽东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应属于列宁主义阶段,但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与列宁及其思想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就个人的理论贡献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古典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甚至超列宁.这是因为,列宁所领导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其难度要大大小于苦战了28年之久的中国革命;列宁对创建社会主义的初始模式虽然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理论,但毕竟探索的时间非常短暂,而毛泽东的探索则长达27年之久.因此,我们这里使用的列宁主义,更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的一种称谓表述,完整意义上的列宁主义是由列宁的贡献、毛泽东的贡献、斯大林的贡献以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代领袖人物的贡献所构成的关于推翻现存社会制度、创建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古典主义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就是针对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中国只能采取长期武装斗争的现实,又结合中国农民占大多数的社会状况,得出“中国的武装斗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成功的革命道路. (2)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同志依据中国的特点,成功探寻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但是,新中国的建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古典主义的构想,还是列宁的探索,都是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实现途径;而毛泽东同志依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提出了“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会务”.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此外,毛泽东思想在“关于无产阶级的政策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古典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列宁主义都有重大发展. 6.列宁主义阶段是具体创建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阶段,而这种创建又是在零起点基础上进行的.列宁主义是用对象社会来验证古典主义的价值社会.列宁主义阶段所创造的对象社会是在东方相对落后的国家创造的,而这种创造本身就同古典主义的价值社会在基础起点上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说,这种创造过程,就是在“哲学解”的基础上寻找具体的“数学解”的过程.古典主义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准确的“哲学解”: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实现这个“哲学解”,可以有多种具体的“数学解”.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在应顺着何样的具体路途进入社会主义、其国体与政体的模式与内在运行机制又应如何构造等具体的、细致的、活生生的问题上,只凭古典主义的“哲学解”是不能奏效的,必须依靠丰富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来提供出“数学解”.“哲学解”是唯一的,“数学解”是多形式的.如列宁所创造的对象社会是“苏维埃政权+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社会主义,”(《列宁文选》第3卷第94页)并结合俄国实际,找到了国家资本主义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在斯大林领导下,俄国人又找到了强调重工业发展、高度计划经济、国营企业和集体农庄以及政治的高度集权、领导职务终身制等具体“数学解”(当然这些探索包含明显的失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则找到了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及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的“数学解”.其他国家的第一代领袖人物也带领本国人民不断寻找符合自己国情的“数学解”.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有了列宁主义,20世纪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世纪,才了现了“自治的社会主义”、“主体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等多形式的“数学解”的求证结果,从而使列宁主义表现为一个由产生到发展的过程. 7.列宁主义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实践验证性,强调理论同活生生实践的紧密结合性.在验证结合的基础上,对古典主义进行必要的修正. 8.列宁主义的历史意义在于,第一次把古典主义的价值社会变成了现实的对象社会. 9.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古典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古典主义的丰富和修正,是古典主义随历史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必然产物. 10.列宁主义的核心人物——列宁,从其理论成就上来看,与马克思主义的古典主义阶段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正因如此,在列宁主义诞生后,国际共运史上曾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并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但从列宁主义的基本历史使命或理论功能来看,与古典主义又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因而更应将其列为列宁主义阶段的核心人物. 三、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阶段 1.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主题同当代中国实际结合过程中,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总结中国、借鉴他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所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发展的新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人物是邓小平,代理人物是邓小平. 3.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核心,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围绕这一核心,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依靠力量以及中国最终统一等问题展开论述,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使命,对中国来说,是解决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长达20几年的徘徊和曲折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来说,是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70年来长期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共同的历史性课题:社会主义建立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就其基本理论功能来说,完整意义上的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的“治世学说”. 5.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理论的调适性、创新性及社会主义实践的非零起点性.其难度更大于零起点,更需要卓绝的领导艺术和理论才能.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既是对中国现实社会主义实践问题的解答,又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具体现实和时代主题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因而,其意义决不应仅限于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而对当代世界和未来世界具有普适性意义.邓小平理论的诞生,是本世纪末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馈赠.具体地讲,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成就有: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对此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都有论述,尤其是列宁的有关论述,对邓小平理论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但是,无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没有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完整理论,更没有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而解决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当然,苛求前人为后人解决一切问题是不科学的态度)唯有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揭示,特别是作为邓小平理论立论基础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不仅为中国结合自己实际创造性地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也为世界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进而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启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联,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而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取代物、继承物、创新物(高放教授语)不管其起点是什么社会形态,都应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我们一直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的特定阶段,但是,它所蕴含的理论意义不仅在于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和后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深刻启示,而更在于这一理论为彻底解决过去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过程中都曾屡改屡犯的“左”的错误,提供了理论指导.说到底,过去所有国家屡改屡犯的“左”的错误的认识根源,都可以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错误认识中找到.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郑重提醒全党,搞改革和建设,“关键在于对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可以说,解决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就从思想深处解决了“左”病的根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左”也可葬送社会主义的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如果说“左”的错误的思想根源是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没有清醒认识的话,那么,实践中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思想根源,则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始终没有搞清楚造成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特征有过论述,列宁也强调过对什么是社会“我们应当弄清楚”(《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43卷,第301—302页),并提出了著名的公式,但社会主义七十几年的实践一再表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多数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对社会主义本质揭示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了邓小平的肩上.邓小平理论强调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中,实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目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这一揭示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方法论的运用,更在于为实践中解决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世界共产党人面对了七十多年的共同的历史性课题提供了理论武器,特别是联系社会主义本质所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更是把社会主义从传统泥潭中拯救了出来.可见,只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本质搞清楚之后,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才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这一意义仍然不应仅仅限于中国,而对社会主义世界范围的教训总结,更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搞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有可能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为中国选择的“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在走自己路的基础上,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选择是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有着必然联系的,因为,迄今为止,历史证明了的,对生产力能够自觉起到推动作用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在生产力极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仍然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推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方式,何况生产力远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有人论说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的原因在于社会分工、多种所有制并存等,但根本原因仍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过去在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前,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自由选择中,人为地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划定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准,一厢情愿地沉醉于计划经济的理论迷雾中,并不加分析地把市场经济完全等同于资本主义.正是邓小平理论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标准的著名论断.近20年来,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已经证明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导中国尽快走上富强民主文明之路的唯一正确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必定载入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册. (4)关于“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决不在于为中国的最终统一设计了可行模式,也不在于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成功范例,更重要的在于邓小平理论的“一国两制”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而这种丰富和发展又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对待旧的国家机器方面,突破了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总结以及邓小平理论产生以前所有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一定范围的高度自治,甚至一定意义上的不同性质政权的并存.其次,在国家的本质属性和职能方面,在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性质和基本职能的前提下,突出了国家更应成为全民族的共同利益的代表,又绝不淡化国家的阶级基础,这就从根本上同所谓的“新思维”放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观点划清了界限.再次,在国家的结构形式上,突破了“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但又没有改变我国“单一制”国家的性质,这种“单一制”为主体,含纳“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的新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找不到.因此,“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成功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发展到了新阶段. 6.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在于,从理论上说,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形成既包括革命内容又包括建设内容的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从实践上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拯救了陷入低谷的社会主义运动,解答了世界共产党人长期未能解决的共同的历史性课题.因此,对于中国来说,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对世界来说,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尽快走出低谷开创了光明前景,初步解答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可以预言,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邓小平理论的国际化意义将越来越凸显,其在马克思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也将会被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者所认同.当然,作为开放系统的邓小平理论,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