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意思意境?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7:40:53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意思意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意思意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意思意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意思意境?
单从字面理解是这样的: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这来自一个佛教典故 神秀和慧能原本在同一个寺中修行,后来方丈要选择接替他的人,就把这两个人叫来,让他们各作一首偈子(就是佛教里的诗).
神秀做的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你所说的正是后来慧能的偈子.显然慧能的领悟比神秀高了一层,因为菩提树和明镜台本身也是凡尘俗物,以此自比说明还没有彻底的超脱,而慧能的偈子可以表现出他对佛角教义更深的领悟.方丈也打算把位置传给慧能.但这个事情后来被神秀知道后就迫害慧能,迫使他逃到南方.于是两个人开创了“南宗”和“北宗”,也就是所谓的“顿宗”(认为顿悟得道)和“渐宗”(认为渐悟得道)从此中国佛教两大派系就产生了.不过从影响来看慧能更深远些.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世间万物,都是由人的心境而生。在人的定义上才有了善恶美丑,是非好坏,原本在这个世界,这些所谓的一切都不存在。当一个人把自己完全的融入宇宙万物,那这时,我这个本体和世界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外在的一切对于“我”而言都失去了他的意义,但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切事,又和自己息息相关。当心性的高度上升到了洞悉宇宙奥秘,人世因缘的时候,那不是一般人所谓的圣人高度,因为他已经超凡脱俗,步入了仙境。一切都是...

全部展开

世间万物,都是由人的心境而生。在人的定义上才有了善恶美丑,是非好坏,原本在这个世界,这些所谓的一切都不存在。当一个人把自己完全的融入宇宙万物,那这时,我这个本体和世界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外在的一切对于“我”而言都失去了他的意义,但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一切事,又和自己息息相关。当心性的高度上升到了洞悉宇宙奥秘,人世因缘的时候,那不是一般人所谓的圣人高度,因为他已经超凡脱俗,步入了仙境。一切都是梦幻光电,恰似水中之月!也许你我的梦里有世界,而你我又活在他人的梦幻世界中!

收起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个偈子就是五祖的首席大弟子神秀写的,由此揭开了他与六祖慧能的一段故事。
自从佛祖释加摩尼在灵山上捻起莲花,台下的摩诃迦什发出会心的微笑,禅就产生了。禅宗一派西传中土之后,不断的延续和发展。一直到了五祖弘忍在湖北黄梅东山寺弘法而名闻天下。

弘忍的首坐弟子就是神秀。...

全部展开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个偈子就是五祖的首席大弟子神秀写的,由此揭开了他与六祖慧能的一段故事。
自从佛祖释加摩尼在灵山上捻起莲花,台下的摩诃迦什发出会心的微笑,禅就产生了。禅宗一派西传中土之后,不断的延续和发展。一直到了五祖弘忍在湖北黄梅东山寺弘法而名闻天下。

弘忍的首坐弟子就是神秀。神秀自幼出家,一直到了50岁的时候,才第一次接触了五祖弘忍,当时弘忍前去讲学,神秀被弘忍打动,执意要来湖北黄梅寺追随弘忍。这是唐高宗时的事情~~~。弘忍也是安排神秀做些粗重的活。神秀是靠自己的修为逐步成为了弘忍的首坐弟子,并成为“教授僧”。五祖弘忍曾经不止一次的说——我弟子八百,这里面没有人能超越神秀的见性。于是,整个东山寺里的广大僧众,自然就认为神秀是五祖弘忍的接班人了,而神秀,此时已经在东山寺呆了近20年~~~。这种局面后来被一个不起眼的炊夫打破了——

这个炊夫,就是后来的六祖慧能。

慧能,本姓卢。祖籍是河北范阳人,也就是后来安禄山领兵节度使的这个地方。他的父亲因为吃了官司,后来被发配到了岭南的广东新兴一代。慧能自幼家贫,以砍柴为生,但是慧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对佛教的浓厚兴趣和深厚的理解能力,但是慧能不识字,于是就流传着一个不识字的大师,并且声名远播。后来,慧能执意出家,离别家中老母,一个人前来黄梅东山寺追随五祖弘忍。
弘忍看一个农夫求佛,心中有故意取笑之意,就说——都说岭南人野蛮而不识教化,
慧能反问到:人分南北,而佛性是不是也分南北呢?
弘忍一看这人有来头,就收留了,安排在柴房砍柴。直到弘忍觉得自己老了,需要找一个接班人——

于是,弘忍要求弟子们每人写一个偈子,根据偈子观察各位弟子的开悟程度,从而传授正宗禅宗的衣钵。弟子们心里其实都很明白,都知道师傅的衣钵传人一定是神秀,于是大家都没有写这个偈子。神秀也知道自己这个偈子的重要性,迟迟没有交出来,直到反复斟酌之后,才题写在墙上。这就是前面开篇提到的偈子~~~

弘忍传授衣钵的消息并没有传到柴草房,但是神秀的偈子一出,满寺震动,大家都认为神秀的偈子写的很好,身要像菩提树一样的正直,心也像明镜台,哪怕就是这样,也仍然要逝世的拂拭,不要为世俗之尘埃招惹~~~弘忍也认同他的这种思想,认为,一般的常人,如果按照神秀的做法,也会不堕入俗尘的。
大家都在墙边微观,因此也吸引了慧能前去观看,慧能不识字,别人念给他听,他觉得很不以为然,于是当即口述一个偈子,让另一个和尚帮他写在墙上——


菩提本非树
明镜亦非台
本身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偈子显示了其见性成佛的工夫,直指人心,直揭心性。禅,是人心的直悟,是心与心的交流,其智慧在于不落“实”处。于“空”中寻求解悟
偈子一出,惊动了弘忍,弘忍看了大吃一惊,但是装坐没事一样,用鞋子将慧能的偈子擦掉,并说——写的很一般~~但是,在晚上,弘忍却将金刚经的真髓讲解给慧能听,当慧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顿时开悟了。弘忍将禅宗正宗的衣钵传授给了慧能,并且告戒他说,赶快离开此地,在我死之前不能说明你是我的衣钵传人,不能弘扬你的法~~~

慧能接收了弘忍的衣钵之后,一直展开了逃亡的生涯,躲避了神秀手下僧众的追杀。(这个信物,是一件用金丝锈满了佛像的袈裟,这个实物现在还在广东韶关的南华寺里,后话)一直来到了广州。后来,听说弘忍大师已经圆寂了,于是慧能出来了~~~

在广州的法性寺,正好举办佛教的盛会,出席的僧侣大师众多,在会场休息的时候,有两个僧人指着法性寺中的幡在争执,有的说是“风动”,有的说是“幡动”,并且正直不休。此时,慧能拨开众人,说——是仁者的心在动!!!

此言一出,震惊了法性寺的方丈印宗法师,他当时已经听说了六祖南下的事情,加上听眼前这个人的话,他立即认识到了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六祖慧能。于是印宗拜于慧能坐下。由此,慧能开始了在岭南地区传自己的法~~~最终在广东韶关定居传法,这就是广东韶关南华寺!

直到现在,南华寺中还保留着六祖的肉身。

至于失掉了衣钵传承的神秀,并没有为失去了衣钵而懊恼,他很谦虚的承认了自己禅性的差距,更加谦虚的修炼着~~~按照后人对神秀和慧能的评论,神秀坚持“渐悟”的思想,认为应该勤奋修为;而慧能则支持“顿悟”,认为人是可以突然开悟的,这就是两人思想的不同。
神秀座下的弟子们,觉得慧能抢了衣钵,于是瞒着神秀追杀慧能。神秀闻知之后呵斥说——大师穿衣钵给慧能,说明我的悟性不如慧能,大师传法是不会错的!我们还需要继续的修为。你们应该去听听慧能弘法,回来说给我听。而北方的广大僧徒,也没有因为神秀失去了衣钵而失去了对神秀的尊重。

五祖弘忍大师的死,使得神秀陷入一场衣钵争执之中,于是神秀决定离开东山寺,北上玉泉寺弘法。神秀北上的消息逐渐的传开了,终于,在神秀北上近20年后,武则天也听说了这个大师,决定召见他——

公元700年,神秀以99岁高龄入朝见武则天,武则天也被眼前这个身高8尺,白眉长髯的大师的气质所折服。神秀对武皇讲明南方的慧能才是禅宗正宗是衣钵的传人,并且讲了他和慧能的偈子的事情,武皇大受感动。安排神秀在京城翻译经书,并且下诏召见南方的慧能。可是,慧能却以自己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为由,担心武皇因为自己的相貌而影响了南派正宗的地位,又因为保持自己传教的自由,也是怕南宗思想受政治拘束,而坚辞不去。这件事情,说明了两个人性格的巨大差异。
慧能少时贫困,以砍柴为生,一无所有,因“空”而悟“空”。在慧能与神秀之争中,以“空”和“虚无”为思想的偈子的影响下,五祖弘忍认为慧能的悟性远超神秀。之后神秀与慧能有诸多恩怨,仁者说仁,智者说智。最终神秀成为大周国师,在玉泉寺弘法,开北派禅宗,而慧能在南华寺讲道,传《六祖坛经》,开南派禅宗。自是禅宗自五祖之后分为南北两派。
你要理解慧能这首偈子的意思,你首先要理解佛教的修悟境界是以证空的程度来确定的,越空越能超升解脱,你再结合神秀那段偈子来看,就知道为什么弘忍要传位给不识一字的慧能了。
神秀偈子的意思是佛祖悟道栖身于菩提树,他的心境如同明镜台一样澄亮,适时勤于拂拭打扫自己的心身,不要使它惹上世俗的尘埃。
慧能偈子的意思针对神秀,即本来就没有“菩提树”这个实体,也没有“明镜台”这样的澄明,这世界上本身就没有一物(空),皆是虚妄的业力与念头,又有何处可以惹到尘埃呢 ,又何必要那样勤于拂拭呢。

收起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